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寫台灣的第一篇,說的卻是在台灣的最後一天。去看這一部個人認為本年度最好看的電影。即使今年有哈利波特的最後一集。

不用說了,就是那種看完以後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後悔,覺得好像錯過了很多的電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台灣作家九把刀的自傳式小說,說的是他(柯景騰)和朋友如何一起追求同班同學沈佳宜的故事。剛到台灣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預告片,被那一個個溫馨的場景吸引,便很想去看。

本來想在高雄看的,但是在某影城居然三場都滿座,使我重新審視了這部電影的受歡迎程度,也使我對電影有大更大的期待。終於在台北買到位置不錯的票,但這還是我第一次提早買早上九時多的場次,和第一次看見這場次也全滿。這可不是什麼3D電影。

電影由九把刀自己親自操刀,也許把這種甜淡情懷賣感覺的故事濃縮成一部兩小時的電影有困難,所以情節沒有依足原書,反而增加了一些搞笑甚至是惡搞,使電影沒有冷場,觀眾們也笑得很開心。又第一場到最後一場都是笑爆,幼稚但令人十分深刻的惡搞,例如是景騰學英文的「口語練習」,還是周杰倫的「客串」,都是一些現在想起還會笑出來的位。當然還是最後笑到全場標眼淚的「深情故事」...

幼稚應該是電影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單詞,也是電影的中心。正正是主角們的幼稚,才會有這個故事的出現,但也是因為幼稚,才導致故事這樣發展和結束。不過,正如電影中景騰所說:「如果我不是幼稚怎會追妳那麼多年!」,有時只有這種莫名奇妙,無從解釋的堅持才會使人成功吧。這是夢想的用途嗎?

看完電影的另一感覺,是後悔。第一次真真正正的希望我讀的不是男校,能有這種也許沒有結果卻刻骨銘心的回憶。因為喜歡運動,本來對讀男校沒什麼(認真的)抱怨。

後悔在學校好像沒有留下那種平時不會特別記住,想起時會會心微笑,將來和兒子孫子說的往事。
後悔好像從來沒有幼稚,早早扮成了大人,錯過了能亂來的時間。就像故事中沈住宜一樣,太認真的過了。

但跟主角不同,那時我曾經嘗試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終當然是失敗,但總算沒有遺憾。

在後悔和遺憾之間,我還是選擇後悔,畢竟這樣還是改正的機會。

電影中放天燈的情節取景於平溪線的菁桐、十分一帶,現在已是旅遊區,剛好在進場前一天到過。既然台灣的遊記已由最後開始,就不妨繼續倒敘吧。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夏日國際電影節的開幕電影,因此事實上已曾在香港上映。正式的上映日期在十一月,這真是一部值得入場一看的電影。十一月已回英國,所以我想我和這部電影只能在土豆再見。

10月19日更新:在過去的個多月來,從FB上看粉絲專頁的連結成為了幾乎每天必做的事。看到這一部電影票房成功,實在感到很高興。香港的上映日期被提前到10月20日,也就是明天。我在此推薦大家都去看這一部電影,追尋錯過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