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 不再悲情?

九份,印象中是一個很安靜的地方。和之前去的菁桐一樣,九份也是因礦業而生,因礦業而死的小鎮。和菁桐不同的是,救回九份的是一部電影。而那部電影,說的卻偏偏是人在那裡悲慘的生活。也給我一個九份很寧靜的錯覺。

實際上,九份是台灣其中一個最著名的景點,人怎不會多?

適逢是假日,遊人特別多,主要的購物街基山街擠得水泄不通,就像去逛夜市一樣,什麼樣的食品也有。除了好像是名產的紅糟肉圓外,還是很多其他的小吃。

離開了基山街,便能悠閒的隨處走走。走到接近九份國小的道路盡頭,看到一間人人都在排隊的芋圓店,便跟隊買了,在國小的樓梯上居高臨下的吃。那已是不知道第幾遍吃了些很好吃,卻不知是什麼東西。

沿豎崎路向下走。嚴格來說,豎崎路算不上一條「路」,它只是一條幾百級的樓梯,不過自古以來已是九份繁忙的路徑,以前是採礦道路,現在是遊客的步道。樓梯的兩旁盡是一間間各有特色的茶館,一面往下走,一面看跟我一起向下走的大陽,拿去相機慢慢拍。

直走到最底,便是九份的地標﹣昇平戲院。可是和旅遊書中顯示不同的是,我們是可以進去的。網上所見荒置的,雜草叢生的建築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原風格重修的建築,使本來已在1986年倒業的戲院重生。原來這裡7月才剛重修完畢開放給遊人參觀。一張張的舊海報,舊椅子。昇平戲院前的廣場稱為「戲台口」,是九份以前人潮最多最熱鬧的地方。曾經是酒樓、茶室及撞球間林立的紙醉金迷花花世界,現在變成了標準九份到此一遊照的拍攝地。

 

 

走輕便路回去巴士站,感覺跟在基山街完全不同。開揚的道路,使我停下來看看也不是感到擋到別人。兩旁的不再是商店或是餐廳,而是普通的一戶戶人家,當中也有些民宿,不過不商業,散發着地道的氣息。想不到只是幾街之隔,感覺已是這麼樣的不同。

 

下次再來,盡量挑個平日較少人的時段,再來感受。

下期:靜靜遊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