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倫敦坐巴士

我對交通工具有類難以說明的情意結,由小時候畫地鐵,以至把玩的小車開始,一直到現在賴以回家的飛機,它們總是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裡。縱然我對機械沒有認識,在我到外地旅遊時會,跟交通有關的東西總會特別注意。

月前曾經寫過在倫敦坐地鐵的感受,今天想說說另一樣:巴士。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只要提起倫敦,腦海浮現的影像總少不了那紅色的雙層老巴士,Routemaster也。早在1954年初次登場的它,由於專為倫敦而設計,而且已在倫敦服役了超過50年,所以早就成為倫敦的其中一個標誌了。

http://www.smittenbybritain.com/wp-content/uploads/2010/05/routemaster_s.jpg

上圖的159號是我偶而會用到的路線之一,只是著名的Routemaster巴士早已不再行駛這線了。我一般坐的,除了是紅色,和體型略小以外,都是跟香港沒有大分別的箱型巴士。Routemaster被淘汰的原由有二:一是因為巴士出入口的後面,需要車掌和售票員各一,成本太高;二是因為它沒有低地台不便傷殘人士乘坐。不過,在標誌性的巴士退出日常路線後,它們改行了兩條倫敦兩條文化路線,有如新巴和中西區一帶的觀光巴士一般。可是,它並不是專為遊客而設的路線:它的收費方式和普通巴士一樣,也能用月票,所以每天在它的上層上下班仍是可能做到的事。

不過,住在城郊的我基本上很少見到雙層巴士。由於本區沒有地鐵,所以有幾條連接不同鐵路車站的巴士路線,也是我「賴以為生」去買菜時會用上的路線。因為乘坐的人數不算多,用了多是小巧的的單層巴士,有些更只像小巴一樣長,只要一道車門。因為行駛的多是泊滿車的住宅小路,所以也不快。坐在它裏面,慢慢的穿過一排又一排的房子,只要不是在趕時間,倒是個很悠閒的節目。

所為一個學生,巴士幾可說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免費。所有12歲以下的小朋友都不用付費。而只要有倫敦的住址和學校證明,去申請一張蠔卡(就是英國版的八達通)便也是免費。這實在是十分方便:有時候到倫敦走走,不但來回交通費雙零,只要走得累了,又或是迷路了,隨便坐部巴士便能回到熟悉的地方。

既然是在路上走的交通工具,準時是種奢侈。錯過了班次、或是它們等很久都不來,一來便一次過出現好幾架之類的問題自是見不鮮。只是和在地底,沒有手機訊號的地鐵月台,站在街上可以以上網解決問題。不久前,倫敦推出了巴士追蹤服務。只要在手機上輸入所在地,它便能幫你找出下一班車到達的時間。香港也可考慮推出這樣的服務吧(還是已經有了)?

不幸的是,這解決不了巴士不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