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神奇為腐朽 學校的晚餐
上一篇文章說過,Chinese Takeaway是我們留學生的恩物。其實,經常要叫外食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學校的晚餐有時實在能用上恐佈來形容。
我的學校宿生的人數將有百多人,約佔全校的10﹪,而我們的每一餐都是在學校的飯堂裡面吃的。事實上,早餐的水平一向不錯,而午餐則因為有更多學生吃,所以水準也很高。因此,為何晚餐的水準如斯「穩定」地差,一直都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
還記得初初來的時候,看到學校的晚飯還算上是多元化,有兩個主菜(一個是素食選擇),有湯、沙律和甜品任君選擇,便想食物應會很好吃吧。可是每人房間中的不是堆積如山的即食麵,便是餅乾等乾糧。不過,大約兩週後,我便發現這些食物的用途了...到了現在,只要看到某幾樣東西,便知道是「地雷」而避之則吉了。要數學校難吃的食物實是多如天上繁星,下面唯有列出幾個特別「與別不同」的例子,以博取大家一兩滴憐憫的眼淚。
先來說說我現在見到也怕怕的雞胸肉。不知是把學生們當成奧運運動員還是為了確保我們不會接觸到禽流感病毒,每次遇見的雞總是煮至十幾成熟,弄到裡面完全沒有水份,也沒有味道,卻非常難咬開,實在是一級難頂的產物。有時候,甚至連漢堡扒也會出現類似的晴況,令連漢堡飽也變得難吃(除了味覺上的難吃,還是很難吞的難吃),只能用「化神奇為腐朽」來形容...
事實上,煮得太熟可說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不論是薯仔煮到像是煲過湯一樣,還是「入口即溶」的西蘭花也是常見的問題,只是那些東西尚能容易地吃掉,我就不多投訴了。因此,我經常跟朋友打趣說:要減肥?來英國吧!包減6磅12吋!
另外,甜品也不一定「安全」。當然,像是雪榚等買回來的東西,自然有其下限。不過,我曾經遇上過一款吃不到的蛋榚,姑且稱它為「石頭蛋榚」吧。那次某位朋友拿了一個回來,正欲大快朵頤的時候,才發現它堅硬無比,根本切不開。在試了好幾遍也是徒勞無功以後只好作罷。後來當值的老師走過,看見那塊蛋糕原封不動的待在餐盤裡,便厲聲斥責我們浪費食物(下刪一萬字)。我們只好告訴不相信的他,蛋榚根本切不開。為了證明我們的「浪費」,他親身上陣嘗試。但後來直到連用刀子鑿下去,鑿到碟子也出現裂縫,蛋榚還是一般堅硬,最後只好丟進垃圾筒。
可是飯堂好像還是沒學乖一樣,不時創作新的「驚嚇」食物。例如每年大約這個時候總會有的農曆新年聚餐。從以下幾件事便會了解那一餐的水平。
- 大家(特別是中國人香港人)總是會無所不用其極的避開這一餐。
- 某日,廚房某人忽然來問正在排隊拿食物的我們:「你們平常煮中餐的時候下多少牛油?」
- 某年我們決定進廚房幫忙煮這一餐,弄紅豆沙的時候,聽到要下橙皮的廚師們用了好幾升的橙汁代替。
相信情況已經很清楚吧。有時候,吃着那些實在不知道是什麼的中餐,心裡面只會有一句話:你為什麼不好好煮西蘭花和薯仔算了?然後再想起那「入口即溶」的西蘭花。
不過老實說,也許是我們年年投訴的成效,或是連老師們也受不了學校的食物,近年學校的餐飯水平確有明顯改善:以上的工件事件不再發生,而新年聚餐也因我們的參與變成一餐不錯的,能邀請其他同學來吃的飯局。縱然以上的恐佈事件還會偶而出現,但既然我們不像在東非挨餓的人還有東西吃,就不應該抱怨太多了。只是,聽聞某幾間學校的食物非常好的時候,總是不期然地想為什麼不是我們...
上週留學指南:留學生恩物 Chinese Takeaway
like your 「入口即溶」的西蘭花 :>I got the same situation at my school canteen
EJ, Yeah sometimes you just have no idea who did the canteen managed to make that…
那些年在 High School canteen 食薯仔食到騖 !!
Pingback: 關西留學紀行﹣日本學校的一天 | Justin Cheuk: When HK Meets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