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來外國讀書?(take two)
為什麼要來外國讀書?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本來以為能快快寫完的我在這條問題上猶疑良久,想不出任何我滿意的東西。對十二歲的我來說,與其說為何要來,倒不如說我想不出任何不來英國的理由,便聽從父母發落好了。在英國渡過了說短不短,但過得很快的八年後,我已經完成了大學第一年的課程,我對這個問題自然有了更深的體會。有時我不禁會想,幸好我真的來了。以下的是我個人對此的答案:相信對大家能起點參考的作用吧。
進大學以後再回首,為什麼要來外國讀書?
正如上面所說,我是小學畢業以後就出國的。十二歲的我還只是一個死小孩,心智還未發展到考慮將來的地步。因此,要說服我向來好動的我到外國其實不太難。我媽只是跟我說了學校的一些優點,例如十月中有兩星期的假期,和每天放學後也可以踢足球等,就足而讓我同意到外國去了。可見小時候的我是多麼容易滿足(被騙?)呢。
跟不少朋友談過,我想很多人也有不想離鄉別井到外國的想法吧,那就像是丟棄已有已知的一切,走進充滿不確定的迷霧中一般。的確,要離開熟悉的事情,熟悉的朋友都是十分困難的決定。不過,那時的我正值小學畢業,原來的同學們本來就會四散東西。離開熟悉的環境已是既定事實,那要去那裡繼續生活分別實在不大吧。
當然,我也了解大部份人出國的時候,是和朋友家人分別之時:我也聽說過一些嚴重思鄉,最後只好回港的個案。不過,我認識的留學生們大多都是一年回港最少三次的。老實說吧,難道你真的這麼的熱愛香港,每幾個月回去也不夠嗎?你肯定,你不喜歡的是外國?還是只是上課?
而且,我的離開似乎讓我和這群舊同學更親近了。感謝近年來偉大的教育改革,我同班同學中離開香港繼續發展的不是少數。所以,當大家從世界各地回港度假時,自然而然便會聚在一起見見面聚聚舊。例如,年前的聚會中,出席的居然有十多人,接近那些年半班的人數。(至於今年嘛,人數好像相等,只是我去不了…)跟這些兒時每天相見,現在互相隔着幾個大洋的朋友們一起唱K吃飯,確是別有一番趣味。若果人還在香港,也許便想不出什麼特地要見而的理由而漸漸疏遠。回港度假的我卻可厚顏打電話給眾人宣佈我的回歸,然後已此為理由說句:「既然大家都放假,不如一齊食餐飯吖!」
「離鄉別井」,除了是跟了解的說再見以外,還是接觸未知事情的機會。相信語言和文化的阻隔也是很多人抗拒到外國的原由。作為一個家裡說中文,學校用中文授課的普通男生,這自然也是我初初遇到的難題。以小學程度來說,當然的我英文其實不差,但在日常應用上當然沒到胸有成竹的地步。更何況,我所有的英文知識都是從書本上學來的,對一些日常用句,和英文世界的流行文化還是一竅不通。所以有時聽不懂老師所說的,也跟同學們沒什麼話題。為了嘗試消除我和他們之間無形的隔膜,我花了很多時間看書,看新聞,甚至玩足球經理遊戲來學英文。慢慢地,我的英文水平便追了上來,到了現在我甚至說不出我用什麼語言思考了。在外國對外語的能力絕對是有幫助的,特別是日常用語上,的確可以讓你變得更流利更有自信。然而,幫助有多大,就取決於個人努力的的程度了。
有人說,在外國讀書非常苦悶。個人經驗是,跟香港這個不夜城相比,世界確沒有太多地方是更多姿多彩的。然而,我十分幸運的生活在倫敦這個世界其中一個最多元的城市。這裡的人和能做的事實在是多不勝數,週未既可從逛博物館,也可到夜店瘋狂。更何況,苦悶的另一原因純粹是因你更空閒。英國雖已是西方國家中讀書較繁忙者,但跟香港比較自是小菜一碟。多出來的,讓你可以暫時放下書本,真正做一些你喜歡的活動。例如我打籃球和羽毛球:假若在香港讀書的話,實沒可能同時參與兩種運動的訓練。
因沒有課本全天候壓着,英國人對書本和學科的看法跟香港人也不同。除了是必須外,還可以是喜歡的,享受的。你在學校或是大學會找到一群真正有興趣求知的,而不僅是為了填滿CV的朋友。我很感激這些年來空閒的時間,使我不再窩在家中,到外國享受陽光(如有),還看了很多不同的書,充實了自己。也許我在香港的話,根本不會對歷史再有興趣。當然還有打了很多機XD。我知道,像我一樣這麼早出國的實是少數。但即使你中六才來,以你在香港用了的功,空閒時間還是很多的。所以,只要用好這些時間,想做的事就更能做到了。
當然,到外國升學自然還想進間好的大學/公司等吧。畢竟外國的大學排名靠前是不爭的事實。就我個人來說,在英國的時光絕對幫助了我選讀歷史和政治科。假若在香港讀書,幾可確定這些科目會被標成「沒用」「沒前途」吧。首先,在英國讀書讓我有機會去看看大學,聽演講之類的活動。有說,英國人是世界上最國際化的人之一:駕的是德國車,喝的是愛爾蘭酒吧中的比利時啤酒,吃的是中餐,印度菜或是土耳其Kebab,回家坐在瑞典製的梳化看日本品牌電視的美劇。的確,現在的我對各地的文化都有了更深的認識,友儕們也來自世界各地。
香港雖然自稱「國際都會」,但和西方國家以至東南亞比較,我們對香港以外事情的了解和興趣實在是少得可憐。從小有幸在這個多元種族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環境中長大,確是擴闊了我的視野和對世界的認識,也令我有更想了解這個世界的想法。
從小時候到現在,我都很喜歡去旅行。這是因為我一直都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固步自封的困在香港。來外國讀書正好給了我一個走出去,了解我所在的世界的機會。
Hi Justin,I think your information are very useful fortelling HK students to study abroad, which iwould like to post this topic link andcontents on my broad.There will be many of Hong Kong Students interested in it!!!*_^(If you have any problem regarding it, youmay write me an e-mail via: info@hkioec.com)Thanks a lot for your sharing again!Martin
Hi Martin,This is definitely not a problem, as long as links to this page are provided. I am honored to see that my writings can be useful to others!
Hello!I have liked ur facebook page for a long time.May I ask you, are you still 12 olds now?o,o
Hi Tommy,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Of course, I am not 12 now.Justin
ha. i took the same picture when i stay in london last year. so so so miss london!!
許艾比:London is always great, there are just so much to discover
Hello,在輔仁媒體看到這篇文章,然後找到此blog。我也是正在英國讀大學,和你一樣修讀政治系,的確甚少香港人去英國讀政治或歷史,讀商科比較多。
yantsz,確實是的,讀商科以外的人很少。大概我們(或是上一輩)還是覺得這樣搵錢容易吧?
Hello, read your article by chance and must say that your Chinese writing skill is very good despite you left HK at the age of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