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字頭
時間轉眼便過,眨眼便是2014。2014應該會是很重要的一年:這是我第一個完全脫離十代的年份。終於不再是個「十零歲的死?仔」了。
二字頭,這理應是很值得高興的一件事吧?
但說真的,我搞不清楚,這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
「十零歲的死?仔」。聽起來是成年人用來無視青少年的一句說話。「佢仲細,唔識諗」,又或者「等你大個啲就會明架啦」諸如此類的概括指控,大家都聽得很厭煩了吧。
這樣看來,能夠擺脫這個像是二等公民一樣的標簽,進入成年的「康莊大道」,應該要開香檳慶祝才是的。
但 大家有沒有想過,「十零歲的死?仔」這一句,其實也是我們變成再普通不過的成年人,正式進入社會前的最後保護罩。十零歲的你,未必唔識諗,但多數都唔使 諗。尤其我們這代九十後中產家庭的香港人,人生至此的整個軌跡:上什麼學校、上什麼興趣班、大學要讀什麼科目,都好像是在出生的時候就被決定了。聽起來很 不民主,很不照顧我們的感受吧?但同樣的,確實沒有什麼需要擔心的。只要照着劇本走就便無憂無慮。
二十歲了好幾個月,本來並沒有感覺到什麼的不同。畢竟20只是19和21之間的一個數字而已。但是,有兩件事讓我突然的發現,20有比數字上更深厚的意義:從19到20,可不只是跳了一個數位這麼簡單。
兩件其實有些無聊的小事:
一:某個晚上,和合租的朋友們圍在電視旁,手捧着晚飯在吹水。那晚的討論題目是到紐卡素購物的時候,交通是多麼的擠塞,找停車位是多麼的困難,旁邊的車泊得多麼差。
二:某個晚上,和合租的朋友們圍在電視旁,手捧着晚飯在吹水。那晚的討論題目是我們的電力供應商剛宣佈了會加電費,我們應否轉至另一間。 這兩個無聊的事讓我忽然的發現:二字頭的我真的不再是個死?仔了。
而當你不再是個死?仔的時候,無論你識唔識諗,都要開始諗了。 而且要諗的不是「今晚食咩」級別的問題。
而是:在我的人生裡,到底要做什麼? 自問長年以來的外國生活令我變得較獨立,有較多自己作決定的經驗。
但面對着這條問題的我,心中不單感到陣陣寒意,還有對未來未知的恐懼。到底我想成為什麼?而我又能夠做什麼? 忽然的要為未來的X十年作打算,是件會讓人感到不知所措的事。中學時代的你會覺得,「未來」這個概念是奇妙的:它擁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但同時它也不過是只存在於你的想像中的一個概念。不現實的總是更美好。
大學生活當然是變成大人的催化劑。不論是上課還是生活,都和學校有很大的分別。但大學新鮮人的第一年,可沒有今年一樣認真。到了現在,我的大學生涯差不多到 了一半的這個時候,「未來」不再是個概念,而是活生生的,很實際的一個事件,擺在你路前的一道難題。它也許依舊擁有無盡可能,但要實踐這些不同的可能,卻 不一定可行。
找份工作?實習職位?繼續讀書?到鳥干達建小學?…在無盡的可能之中,我們都在努力的尋找「想做」和「能做」重疊的一個情境。在這尋找的過程之中不免迷失,在選擇之間優柔寡斷的轉來轉去,生怕在這道「咁就一世」的難題選錯答案。
(然後你身邊總有那一個完全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而且對未來的林林總總都已經處理好的朋友。和他比較起來,你就好像已輸在起跑線。) 小時候總想快高長大。但到真的長大了(身高就別提了…),人卻只想回到以前。我們也許確實需要回到以前。回到第一次上中學的時候,回到第一次去旅行的時候,回到那個對未來充滿憧憬而因此精神為之一振的年代。
我們的人生總會航向結束:老去確實是不可避免的。但即使終點已經定好了,沿途會遇到的人,遇上的事,還是充滿着無限可能的。 若 我們的人生是個RPG Game,十零歲就像是很悶,只能跟指示做,但同樣不太難,不太需要用腦的Tutorial關。
到了二字頭,玩完Tutorial,遊戲才正式開始。接下來的關卡,很可能更難,很可能要打很多次,很可能不懂/不想跟指示,到最後想盡辦法才僅僅過版… 但打機的樂趣也就在此吧。
二字頭。多麼使人期盼又多麼使人害怕的二字頭。
<Youth> by Foxes ‘Now I’m just chasing time With a thousand dreams I’m holding heavy And as we cross the line these fading beats have all been severed Don’t tell me our youth is running out It’s only just begun’
人總是不停地重覆迷失和找到目標 該珍惜活在當下的感覺 加油
別太快認老,要打從心底相信自己還活著的無止境動力
2字頭的確令人有點恐懼 尤其時間真係會突然好似火箭咁 所以我都係2字頭呢個階段做左個好重要嘅決定,就係過英國讀大學啦!! 希望係呢段異國嘅經歷可以帶比我未來嘅方向:-)
Pingback: Living Out 有咩好處? | Justin Cheuk: When HK Meets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