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詞彙記:牆上派錢的洞

有一會沒有寫有關英式英語的文章,所以不如就來一談一個我依然覺得很搞笑的題目:「櫃員機」

櫃員機用途之廣泛重要,大概不需要解釋吧?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實不能想像沒有櫃員機,要待銀行營業時間排隊提取現金的世界。

誰發明的櫃員機的問題,因為在好幾款設計相近的機會同在六十年代中葉出現,到現在還有數個國家在爭取著。不過,世上第一個向公眾開放的櫃員機的殊榮,就落在英國倫敦Barclay銀行之上-然而這第一部機在所在地不是市中心銀行雲集之地,而是北倫敦的某郊區中…

陰謀論說,銀行怕機器失靈出醜,才在不多人居住的郊區試建第一部機吧。

字典中查有Automatic Teller Machine一詞,ATM的簡稱就從此而來。逐字的譯就得出「自動櫃員機」的意思。發明櫃員機的工程師,某日在自動販賣機買朱古力時忽發而想,用上接近的技術設計出櫃員機。

能在晚上拿錢,原來還得感謝零食。

說回英文。本系列一向對「官方」英語不太感興趣。日常用語才是王道。櫃員機最少有四個常用的叫法:

雖然櫃員機神通廣大,除了正常的銀行事務外,還可以增值電話咭或是捐款予慈善機構等,但它的第一用途當然是拿錢。英文也順理成章的有Cash Point和Cash Machine兩個叫法。「現金點」或是「現金機」,都是差不多類型…

然而更奇妙的名字還有兩個。我就很喜歡Hole in the Wall 這生動英語的句例。櫃員機,多數都在銀行的牆上鑽個洞然後放進去。在提取現金時,人們都會鑽進牆上洞中按鍵。久而久之, Hole in the Wall「牆上的洞」,漸漸的又變作櫃員機的別稱了。

不過最最神奇的叫法,還數Free Cash Withdrawal,Free字還大數大得很。字面意思就是「免費拿現金」。初次見到這標誌的我眼都大埋:除了玩桌遊外,世上那有這樣的筍事?

在英國,在持卡銀行以外的提款機提款都要另付手續費。某些人氣地段,例如主題公園夜店之類的手續費可高達兩三英鎊,所以出街前還需先撳錢。不過和香港這樣的大城市不一樣,因分店的覆蓋不夠廣泛,各大銀行之間基本有個協定,只要有其中一家銀行的提款卡,都可以在各參與的銀行櫃員機中免手續費提款。

所以所謂Free Cash Withdrawal,指的是拿現金這動作免費,而不是在派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