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愛爾蘭・Giant’s Causeway巨人堤道的足跡

繼續跟著慢速遊記遊北愛爾蘭。貝法的後傳歷史文化意義沉重,忙得很時總會寫錯,所以暫且跳過。就先去一遊北愛的奇觀巨人堤道好了。

Giant’s Causeway巨人堤道,雖不知是否愛爾蘭島上最壯麗的景觀,但要說最受歡迎就肯定在列,也是北愛爾蘭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這裡的「堤道」,不是銅鑼灣英名的防坡堤之意,而是這個⋯⋯

Giant's Causeway//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依著北Antrim郡海岸線的巨人堤道,由超過四萬個多是六角形的玄武岩石柱所組成。黑黑的玄武岩,構成連綿不絕的石群,近看活像在海底的樓梯級,走遠點看就變成城堡的護牆,保護著愛爾蘭不讓洪水拍打一般。如此壯觀的場面,也難怪堤道是歷史上第一個能稱作「旅遊景點」的地方之一:相傳早於三百年前便有觀光客們,特地來到愛爾蘭的這角落看風景。本次我也來參一腳。

遊客間最常見的問題,當然是堤道從何而來。透過現代科技的觀測,地質學家們相信堤道是在約五千萬年前,火山爆發出來的熔岩冷卻凝結後的結晶品。也就是說是從石頭爆出來的。不過,地質學的事實,還是不夠傳說的好玩。然而相傳在遙遠的古代,愛爾蘭和對岸的蘇格蘭各自住了一互相看不順眼的巨人。某日,愛爾蘭的巨人Finn MacCool隔岸向對手,蘇格蘭的巨人Benandonner挑戰,便建造了巨人堤道用以渡海決鬥。

Finn MacCool抵達蘇格蘭後方才發現,原來Benandonner比他可要更巨型,便偷偷「著草」逃回家。Benandonner久候Finn不到,便經巨人堤道(在海中心的逃亡路線大概太明顯)追去。驚恐之下的Finn躲在家時,其妻急中生智,把Finn偽裝成嬰兒藏在娃娃床內。直到Benandonner到Finn家踢館時,看到Finn「之子」居然已是普通巨人大小,心想那「大人版」的Finn到底有多高大?於是便倉皇逃回蘇格蘭去,其中的倉卒把堤道踩進海中,剩下的「殘骸」便是今日的巨人堤道了。

空城計,果然高招。

要從貝法到巨人堤道去,最簡單的方法是參加一日團,或是坐巴士。只是在十二月的寒冬之中,直達巴士的班次欠奉,我又不情願參加旅行團。正好貝法和巨人堤道旁的城市Coleraine有直達的火車,而且和路經巨人堤道的巴士接駁,全程約兩小時。所以便「順理成章」的坐火車去了。

以上的當然全是籍口:我才不會放過任何鐵路旅遊的機會呢。

從巨人堤道的巴士站旁向海邊走,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嶙峋的石級,而是綠油油一片的山崗,就像Dover的白崖一樣。走過不幸地冬休的保存鐵路,但我的瞳孔卻不自然的鎖在堤道的旅客中心上。旅客中心是2012年新建築,遠看有點英國的眾憎,六十年代混凝土風的感覺,但灰黑的它建在巨人堤道旁卻是十分恰當。

巨人堤道一帶的土地均由保育組織國家信託基金擁有,這英國退休人口的最愛自然也是堤道以至旅客中心的管理員。旅客中心裡面除了有(後來變得很重要)的餐廳和紀念品店等外,還有基本介紹堤道形成以至傳說等等的展館。要部落格以來做資料搜集以來,這次要數最容易。然而,進入這大樓的入場費盛惠九英鎊(會員免費),是否值得就見人見智了。

單是到巨人堤道,可是免費的說。

拿著旅客中心提供的電子解說,便乘著冬日清勁的海風,沿著岸邊的步道和著名的階級石走去。經過一個實在波濤洶湧的海灣後,終於看到本次旅途的目標。

Giant's Causeway//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趁天氣還好,決定挑戰數條推薦步道中難度較高的一條,登山再向下回望北愛爾蘭的海岸線。在遙遠的前方大概是蘇格蘭,再之後的陸地,大概是冰島?本以為在山上的角度看,巨人堤道會更有氣勢,但事實上石級比想像中的要小,所以居高的影象,其實不太磅礡。

Giant's Causeway//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畢竟這是在大西洋旁的島嶼,天氣變化得很快,突然風勢增強至暴風的級數,而且雨勢漸增。雖然電子解說詳細的介紹中,有提到「這是北愛爾蘭風速最高的地段」的一點但是老遠的來到,總是要爬爬石級,為到此一遊來個存照吧。

我不知道這是否一個好提議,但肯定是個失敗的提議。我選擇在巨人堤道上走的那十分鐘,大概是整個星期中,風勢最強的那十分鐘。往好的方面想,我倒是看到了一沒有其他旅客在附近,在我和大西洋之間毫無阻隔的風景;但這可以以完全濕透,衣服好像染深了色般,就連站穩也有難度,更不要說做遊客了。本來有走到堤道盡頭的打算,但我因擔心會被風吹進冰冷的海中而作罷了。

濕透了的我,剛好等到回旅客中心的接駁巴士。看著眼前忽晴忽雨的天氣,只好躲在餐廳裡,買點紀念品當禮物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