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詞彙記:一品脫的福音

英國是個熱愛傳統的國度,執著程度有時墨守成規一般。在此英制度量衡,可謂一個「精彩」的例子。這是個在我腦海中醞釀良久,但遲遲末寫的題目—因為單位這回事有夠混亂的。呃,就由今天開始吧。所為只顧玩樂的千禧一代,自然由對生存最關鍵的開始:品脫。

公里、厘米、毫升:十進制的公制單位簡單易明,難怪它們已是全球通用的標準。雖然英國官方終在九十年代跟隨幾乎全世界的步伐而轉用公制,規定絕大部分的計算都必需要用公制表示,但在日常生活中,英制還是常用,在超市會和公制並列的標準。

在這個有點瘋狂的世代,英制有時甚至變成了身份認同的一部分。可能是因為英制又叫Imperial System (帝國制度),公制又被視為法國以至歐盟產物吧。以往就有過市場小販堅持只用英制買賣,就為了到法院挑戰法歐盟法案。

然而,有好幾樣舊制根深蒂固的東西,獲法例括免而沿用英制。有兩樣「性命攸關」的東西,是永遠也會用品脫作售賣單位的。

一是早晨的電池牛奶,二是日中…其他時間的電池啤酒。當然,舊書舊食譜等用英制還是常事,幸而現有Google相助,單位轉換不再是難事了。

所以品脫「pint」,現已是口語的用詞。然而它其實還是兩個單位,在英美大西洋彼岸的意思並不相同。你可能有在荷李活電影中聽過品脫「pint」,然而在美國只等於約473毫升;在英國,同一個字差不多等於568毫升,要比美制再多出20%。常有的玩笑說,這其中的差別,自是好飲的英國人從中作梗。

雖說牛奶也在「需用品脫」的名單上,但在日常生活,pint一字的用途卻環繞在酒吧裡。Pint,是酒吧售賣生啤(”draught beer”,尤其是on tap,從桶中售賣的啤酒蘋果酒)的預設單位:典型的「一杯啤酒」就是568毫升。若果一品脫實在太多,那少喝點的選擇就是…半品脫。

因此,品脫也是啤酒容器的代名詞。有品脫罐—568毫升一罐,大概是「用最小空間帶最多啤油」的方式;但最常見的當然是品脫杯:腦海中的啤酒杯,不論屬於什麼形狀,也被稱為pint glass。除了是喝生啤必備的容器外,不同的設計也讓它們變成收藏家的愛好。

所以,品脫已基本成為「喝啤酒」的代名詞。若果有人跟你說”Let’s go for a pint”,就是邀你到酒吧Pub喝一杯的意思了。當然,一杯起並不等於一杯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