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詞彙記:一石之重

數週來的繁忙終於過去,是時候回歸部落格了。繼續之前的題目英制度量衡,來寫「石頭記」。

所謂的石頭,我所說的是”Stone”「英石」,猜想得來是個重量單位,從歷史上會用上的「量石」而得名。雖然英國官方就已經轉用公制,規定在零售批發上的重量單位必須用上克和公斤,不過在日常生活上,以至報紙電台報導等(大概因為這兩類媒體的目標觀眾年齡層都比較…大),英石還是經常聽到的單位。

一英石,是磅再上一級的單位,很循英國傳統的定義有無數個,因每樣貨物甚至每個地區而不同。中世紀的例子,一石糖是8磅重,但一石鉛卻是耐人尋味的是12磅;城市間一石的差異由4到26磅也有…

(英制不循十進制,據聞是羅馬數字的「功勞」:沒有簡易阿拉伯數字的古歐洲,要作分數運算難得很。為了容易計算,像是112這種可有很多因數 (1, 2, 4, 7, 8, 14, 16, 28, 56, 112) 的數字,就成了單位的基本)

可幸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最喜愛的就是制定標準。到了十九世紀時,英制終確定了一石到底有多少磅…

最後答案是14。(約6.35公斤)

(英石還有更上一級:8英石又即112磅,又叫hundredweight “英擔”)

英制磅算是個我熟悉的單位,然而在香港基本只會用上磅這一級的單位,到了喜歡石和磅兩者並用的英國,卻經常讓我搞不著頭腦。在現代英國,會使用英石的場合幾乎只剩下一個:體重。

呃,那你大概明白,這不是個容易找人解釋的題目吧…

大概是約定俗成,不論是口語上還是報紙中,由運動員的體重,再到減肥廣告裡的成功例子,人體體重,或是牛馬等大動物的體重,總會以X英石X磅(”X stone X pounds”)來表示。我一直對此暗自奇怪,某某減肥餐單讓「我減了差不多三十鎊」,不是要比「我減了兩英石」要更有氣勢,聽來更有用嗎?

值得留意的是,”stone”的眾數,在”X stone X pounds”這句式內,是沒變的”stone”。

為何會有這樣的例外,老實就像為何英國還在用英制一樣,是一些無從解釋,不可說明的老慣例。習慣起來了以後就難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