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雪景:讓人又愛又恨的紛飛雪花

因事有一會沒更新,請見諒。

話說本週英國下大雪。

雪花紛飛,於英國是偶然遇上的盛事,因此以下雪為題的文章早有在列,算是寫過感性而具詩意的一兩句。

然而本週的風雪絕不平常:碰上從俄羅斯而來的極北天氣,英國不論南北從週一開始雪基本無間斷,氣溫皆在零度以下,直到週末才開始消散。即使南部的倫敦,雪量之多我可從無見過,就像英國不捨剛過的冬季奧運,要申請加入北歐一般。

下雪,在英國是樣讓人又愛又恨的的大事:明明如臨大敵,但卻又如此憧憬。

猶記得中學時代,在網上總看見「爭取十度以下不用上學」的口號,總不禁莞薾一笑,心想若把此政策移植英國,那我大概會有大半年的假期。但是英國以其緯度之北,其實不算冷,即使在隆冬之間,氣溫也常有單位數。

既不算冷,雪也就不常見,於是每次傳聞會降雪時,大家總將信將疑。再加上英國人一貫對天氣警告不太關心,幾乎每次下雪也是驚喜。

雪既下得少,對雪的應變也自然而然的差得很。鏟雪車之類的硬件欠奉,所以有時只需兩三吋的雪,整個國家也就會陷入癱瘓,海陸空交通全部停頓—你自然可以想像,雪量最高達兩呎的本週,對英國是災難片般的打擊吧。本週就有Snowpocalypse 「雪界末日」一詞…

對雪的態度是什麼,幾可說是有層以年齡劃分的隔膜。在讀書的年代,既然些少的雪量便足以拉停鐵路交通,下雪天不用上學的可能性奇高,基本是英國唯一的「八號紅雨」時機。在那人人有上網手機以前的年代,若是遇上下雪天,我們總會派在哨兵在最近學校的火車站看看,若果鐵路無服務,那上課天就幾可肯定告吹了。

剩下來的一天,既然課堂功課,節目就自然是和雪玩遊戲了。我校和鄰近數校有個不成文的傳統,每個下雪天中午,數校間不幸「上學成功」的同學們會在附近某公園來場無規則的雪戰。最後總要逃離現場的那種。「平淡」點的,自然還有建雪人,雪中足球等等,總之就是不停遊戲就是了。玩得累了便回家打機去,大條道理躲在家中。到了晚上宿舍廚房沒開,還能公費的叫Pizza,可謂是完美的一天吧。

全日起來,愛的談論的希冀的都是雪。

相比起來,對要上班的一族來說,下雪天就頭痛得多了。早上起來先要鏟雪,祈求車會動,通勤的火車沒被取消延誤—即使家住城市,因英國對雪的無力,有時不是想不想上班,而是能不能的問題。幸而英國在家辦公是常事,最少能在家看看子女吧。有時候延誤上一兩小時,終於到了公司以後,才被鐵路公司告知,尾班車是下午兩點鐘,於是整天都在冷冷濕濕的列車上度過,回家後再祈求熱水暖氣等正常運作,駕車的不塞在公路上在零下的氣溫過夜,然後明天把同樣的故事再活一次…

(呃,最少火車在動。我本應昨天出發去旅行,但火車取消了…)

到了雪的尾聲,「地獄」才真正開始,又濕又冷的融雪,比下雪的時候感覺更寒冷,而且,地上滿是一堆堆半雪半水狀的物體,走起路時水花四濺十分狼狽。而晚上天氣再次轉冷,讓本來正在溶的雪變成冰,將整個城市變成溜冰場一般… 仆在仆去是常事,只寄望不成為Facebook笑片的悲情主角:

雪這回事,頭一天是各界寵兒,但一週過後總會眾叛親離,甚至寧願下雨。然而大概因我家住單位沒多雪的麻煩,市中心鐵路勉強在運作,又還年輕記得「當年」完美的Snow Day,看見一點點白雪除除降下時,我心裡還是很興奮的。再期待下一個下雪天吧。

只要不是明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