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廣東歌

久不在香港時,不論是留學移民或是什麼的,總有一兩個讓人回憶過去的觸發點。某日在家聽歌,忽然好奇心起,在鍵盤中輸入”Twins”。一按Enter,打開了Spotify當中的廣東歌盒子。就來談談那些年的廣東歌吧。

廣東歌可是香港文化外銷的代表作。總算有在香港讀過書,自小也經過其洗禮。第一首真正記得的廣東歌,要追溯至初小時期的某一月天,因事常常經過上環,幾乎每天都會到樓梯轉角的某士多一遍。士多的收音機總在播當時火紅的歌曲,來來去去也是那幾首,副歌來來去去也是那幾句,不消一週就記住歌詞。

為何還沒有初吻便要怕失戀 約會未完便掛念

問我什麼是「初吻」「失戀」和「約會」,那時我應該答不出,但歌詞早已句句朗朗上口。廣東歌的洗腦魔力,實在難解釋。

到了在宿舍生活,我既是年紀最小的一個,對眾大佬自然奉若神明,依著兩個凡是的精神跟著他們的音樂品味去走。在那個手執MP3機的世代,我聽的除了合符年齡的的方力申Stephy等等,還有李克勤盧巧音甚至張國榮—現在回想,那些年的背景音樂可是《月半小夜曲》—當然,總也少不了陳奕迅和容祖兒的首首經典吧。當然,既是自問好人的我,也逃脫不了側田的名號。

會將《明年今日》和《心淡》稱作經典的,我大概一句暴露出確實年紀。

然後某某 臨別海關揮手 一場相識一一番相送 但往後沒碰頭從不通訊

然而要說回憶,總不能不提起不論樂壇八卦均一網打盡的Twins。兩個歌藝不怎麼樣的女子,當年還真大紅大紫,難說當中原由是什麼。不過,我們這一代的,都有在銅鑼灣找過大丸,都有跟著女校男生的劇本笨拙談情,都能回想在某K房中的大合唱。常在找香港的集體回憶,對四十以下的港人來說,可能是一首《風箏與風》。

在百德新街的愛侶 面上有種顧盼自豪

在那些英國香港兩邊走的年代,大概為了不和香港文化脫節,或者為了和宿舍裡的香港人找話題,又或者習慣使然,我不時在網上找新的廣東歌來聽,勤有功的我一直「研究」,時而令朋友對我的認識所驚訝。像是謝安琪,總不會錯過。然而,到香港沒以往的頻繁,廣東歌既不在日常生活中,再加上興趣口味的轉變,和一兩點「新不如舊」的傲氣,就自然愈聽愈少了。

階磚不會拒絕磨蝕 窗花不可幽禁落霞 有感情 就會一生一世嗎

有說高中大學之間,是塑造音樂品味的重要年頭。已離開了廣東歌的活躍圈子,所以聽來聽去都是我自選的經典。偶爾在Facebook見到一兩段被瘋傳的MV,好奇的按下,發現新歌其實也不錯,只是總不會回到對歌詞滾瓜爛熟的以往了。

那動人時光 不用常回看 能提取溫暖 以後渡嚴寒 就關起那間房

沒要緊,就像老一輩愛聽鄧麗君許冠傑,回憶總是珍而重之而且是不可磨滅的。不在平常想像中,但忽然醒起時會讓人會心微笑的。最少我不用特地的收藏黑膠碟,由MP3機到現在的Spotify App,只需一兩個按鍵,就讓我聽到Shall We Talk。

由在公園躲藏的年紀,聽到在公司很忙的年紀。

擁不擁有也會記住誰 快不快樂有天總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