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學環境談 (3) – 學院大學(Collegiate University)

繼續談英國大學的環境設定。於校園和城鎮大學之間的,還有學院大學(Collegiate Universities)。這裡指的在散佈在大學城中,但因像中文大學一樣分為學院自成校園,因此城鎮校園兩者同存的院校。

Palace Green Library, Durham University

說起學院大學,腦海中自然而然的想起牛津劍橋:在古色古香的夢幻尖頂之間遊走,再在悠閒的河邊讀讀《再別康橋》云云。牛劍固然有名,但大學就是城市別稱的,圖書館和大學設施散在城中各處,騎單車的學生滿佈,洋洋歷史數百年的大學城還有數個:例子除了有敝校Durham外,還有皇儲皇妃的母校St. Andrews,和根本是個讀音挑戰的Aberystwyth等等。

首先申報:本文寫來總有點偏頗,皆因我是學院大學的滿意畢業生也。我確實覺得,學院大學兼具城鎮校園兩者的好處:大學城的學院科研建築,都總在步行或是騎單車的距離內,有校園中的方便,亦比在大城市中移動快捷便宜。更不要說,這大概就是你腦海中「英國大學」的浪漫情景吧。再者,大學城既環繞著大學成長,裡面的設施比校園齊備之餘,也特別符合學生們的需要:例如Durham的咖啡店和酒吧數目,和人口接近的城市比較,幾可像是天上繁星。(呃,書店和家品店等也是總有的)總之,和校園比較,大學城總更多樣熱鬧,要賺點零錢或是找工作經驗的機會亦更多,也又未至大城市的忙碌混亂。

學院大學亦剛好填上城市的弱點:去卻城市的冷漠抽離,取而代之的是比普通校園更具社區精神的學院。學院,活像是學生的第二家園般,提供一依靠得住的支持網絡:不少學院均要求一年級學生住宿,在飯堂間一天三餐,讓你認識遍整個學院的人;再加上學院傳統的文娛節目一浪接一浪,代表學院間的體育競賽,有時學院生活就等於大學生活一般。學院的凝聚力之強,甚至犧牲了大學的組織—以Durham做例子,學生們對各學院的歸屬感之強,讓大學學生會像是個空殻一般。
然而,學院大學亦有其不足之處:首先學院大學就只有那數間,入學的要求都不低。而且英國精英主義還很重,學生們總是倫敦近郊專業階層的子弟,絕對有「象牙塔」之風,和英國的「現實生活」可以差很遠。另外,不少大學城皆是旅遊區,住宿使費較貴外,還偶而會被當成遊客般的尷尬…
當然,那間大學最為適合,並沒有一條必勝的方程式,到頭來只是你覺得以上所列的因素,哪個對你自己最重要,哪個又比起來不太要緊而已。

下期:來英國讀大學,是否總要到倫敦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