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學環境談(4) — 倫敦最重要?

到英國讀大學,是否非倫敦不去?

誠然,倫敦為英國的絕對核心,國內明顯的領頭羊,也是真正的國際大都會。套用現代「人生經驗先行」的邏輯,若來英國數年卻連大笨鐘也沒到過,好像有點浪費。

然而,這並不代表倫敦就是你必去的地方。

倫敦是英國最大城市,專欄前述大城市的考量不但適用,而且更為極端。財政問題是第一:要享受所有的好處,自然有它的代價:論市中心地段的學生住宿,月租£800起跳的還只是最基本的四面牆房間;倫敦以外的生活住宿相比很分划算:Newcastle河邊有露台的全新單位,月租不過£450($4,359)。

要在倫敦讀大學,住不起中心昂貴地段,就只好搬到近郊去。這事實上比喻上的疏離,是倫敦大學生最常遇到的問題:理論上二十分鐘,實質上難預算的地鐵車程;沒有住在左近,各散東西難協調見面的朋友圈子。雖有學生會的努力,但倫敦不是個設計給大學生的城市:沒有大學校園風氣和社交網絡,沒有學生聚頭的地方區域,(相比起來)欠缺體藝等凝聚社群的活動,體育康樂設施遙遠,單是打場比賽也花上老半天。大學生活自然靠邊站了。若你看看大學排行榜,倫敦大學學術水平不等,但在「學生滿意度」(Student Satisfaction)是幾乎清一色的敬陪末席。

倫敦,好聽是繁忙說穿了是混亂的大都會,不是適合學術或是社交的環境。沒有大學的支援網絡,對初來乍到國際學生,特會覺得陌生寂寞。

第二點,倫敦的大學雖好,但依經驗,它們都是研究先行的機構。看看排行榜,倫敦的大學群(國王學院(KCL)是個好例子)普遍在科研比重較高的國際排名中佔前列,但在較注重大學經驗的國內排名卻落後。問過朋友,專攻研究的大學,對undergrad的興趣,以至所花的時間以及資源都排在碩士博士生之後,即使大學的名頭很好,若沒有課堂上的幫助也是徒然。

最後,倫敦深受國際學生的歡迎,所謂的「深受」指的可以是過半數。在英國的香港留學生數目之多,足夠建築自己的微社群;其中倫敦的香港的學生數目最多之餘,華人網絡還十分完備(例:黃子華棟篤笑是有倫敦站的),三年大學間一句英文也不說亦是大有可能。

倫敦是世上其中一個最好的城市,但它不一定是最適合大學生的地方。若你早已決定非倫敦不去,那寥寥數句不會改變你的主意;但若你其實沒多考慮,只因聽過而選擇倫敦的話,那以上幾點就值得想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