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詞彙記 — 意義相反的 “Parkway”

嗯,本年間確實忙了點,對部落格有所冷落,雖也不是第一次說這句,但還是從今天起重新上路,再接再厲的談談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國度吧。 英美之間,雖共用英語,但文化共通點似乎止於這點。兩國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完全不一樣的國度。(嗯,不過政治上好像愈發相似。)於是兩國間的英語亦有各自的詞彙俚語 — 最著名的例子,大概是薯條和薯片。今日談另一很奇特的例子:明明字根來自美國,但在英國卻附上的幾乎相反的字義。 Parkway。 北美洲的讀者們(呃,如果有的話)聽到Parkway一字,腦海中大概聯想起以上的畫面:一條有點風景,但從沒像圖片般寧靜的林蔭大道。美國幅員遼闊,再加上其汽車文化,自然是興建公路的專家,英國在此只是個在旁邊抄筆記的學生:設計是直搬,只是名字因「Highway」在法律上已有定義,於是英國的高速公路,統稱是Motorway。 說回Parkway。可能因為上面的圖片實在太誘人,又或是Parkway一字的讓人聯想起綠茵一片,英國也跟風的把類似的公路取名作Parkway。只是「類似」一詞的意義,很典型的被政府部門和發展商「延伸」至⋯⋯毫無意義。對本文至關重要的那一條Parkway是這條: Bristol Parkway。連接西英格蘭首府Bristol和全國公路網的這一撮道路。確實是「椰林樹影」。 這段平凡的道路建於七十年代初,正是英國開始向汽車社會轉型,家家戶戶有私家車的時候。鐵路電車等公共交通,則像運河船般被視為夕陽工業,除了在城市裡還有點用途外,早遠會被汽車淘汰。然而,為了解決市中心的擠塞,政府部門出奇地有智慧的把這兩種交通加起來,把公路旁建個駕車拍車皆方便的火車站,讓人可輕鬆轉乘,Park & Ride 便應運而生了。 這個Park & Ride車站,正正建在Bristol Parkway這公路旁邊;於是車站順理成章的叫成「Bristol Parkway」了。 Park and Ride像預期的大受歡迎,於是鐵路部著手在全國南北的郊區廣建同類的車站。但可能是Park and Ride 過於冗長,又或者Bristol Parkway的名聲太過響亮,新建的車站通通的都被叫作Parkway — 於是原來意思是公路的一個單字,但英國偏偏變成鐵路用語,火車站的代名詞。 甚至連一些就在城鎮中心,但具有同樣功能的車站也被叫成Parkway;同理的,在機場附近建個新站,讓人泊車下火車後轉乘巴士到客運大樓的,又是Parkway。 到最後Parkway的意思,漸漸演變成在「不在市中心」,和想去的目的地還差得遠。 所以在英國看到Parkway的指示牌,不要以為是暢通的大路,它只是個擠塞的停車場而己。同樣的,若果你坐在火車上看到Bristol Parkway,除了可想想這篇文章以外,還請記得不要下車 — 這站和Bristol市中心,距離很遠⋯⋯

照常營業的英國人

英國,縱然在風雨交加的大時代中,有時候卻可愛得很。依敝部落格一貫作風,本日特地想談點鐵路「趣聞」(呃,至少我覺得是趣聞),因於其中能看出一點英國人的端倪。 英國鐵路運營不佳,早是不爭的事實。作為世界第一個(換句話說是最舊)的鐵路網,再配上長年的低投資和近年間忽然爆棚的使用率,又怎會得出一個穩定可靠的系統呢。 上下班時列車延誤取消,已被正常化的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鐵路事故是英國人(除天氣外)最喜歡埋怨的事情;然而英國人對此的出奇的有耐性:抬頭看時間表顯示延誤,再回頭望望等候的人群,最常見到的反應,是零反應:大家繼續的玩手機,看免費報,活像沒事發生一樣,完全貫徹Keep Calm and Carry On的精神。 當然,埋怨了也沒用。負面點看,英國人「繼續前進」,亦有點對事漠不關心的無力感。若要找一個詞去籠統的形容英國人,可能是apathetic「無動於衷」—Keep Calm and Carry On,於是確實的進步就經常的被放棄了。 又拿鐵路作例子,你可能有聽過Crossrail,一條將貫穿倫敦東西的新路線,完工時間將延遲兩年… 呃,就繼續逼逼沒有冷氣的Central Line吧;地鐵到現在還是沒手機網路?呃,那就看看書吧,又用此作不回應朋友的籍口。 嗯。鐵路硬件如此不濟,在漏洞如此多時要先救哪一樣?嗯,是大興土木的建設扶手電梯和升降機。 嗯,英國,大概擁有世上最不適合傷健人士的城市。中世紀的石板街道,加上十九世紀設計,周圍都是樓梯的公共交通,輪椅和嬰兒車,在倫敦基本是走不動的。(地鐵圖上要特別注明,哪站有升降機。) 同樣的,在此設備不足的國度,英國人同樣有點可愛的補足。若你和你的嬰兒車站在樓梯邊,若你是個找位子的傷健人士,等自告奮勇來幫手/讓座的時間大概用秒計。 英國人平生最大的恐懼,大概忘記讓座;比此更恐怖的,就只有錯認孕婦而讓座不成… 所以地鐵有售「請讓座給我」和「Baby on Board」的䌝章。

My Favourite Towns of Britain – Lerwick

The Shetland islands are the northernmost archipelago of the British Isles; and although several villages lie further to the north, Lerwick is by far the largest settlement. As such, it is home to the a lot of northernmost facilities in the U.K.: from department stores to industrial estates, from bus stations to Chinese restaurants. It does make touring the unremarkable bits of town all that more interesting. If anything, it’s nice to be able to brag.

My Favourite Towns of Britain – Aberystwyth

Just the word “Aberystwyth” conjures up the image of Celtic mystery. Nobody knows how to pronounce the name; nobody know where the town is situated. Perhaps the only “town” deserving of this epithet in mid-Wales, it’s at least a three hour drive from anywhere resembling a major city: if travelling from London, it’s generally quicker to reach the Mediterranean. By rail, it’s the terminus of a single spur, spitting off from the already little-trafficked Cambrian Coast line. It’s very much end of the journey, and worthy for that alone.

Norwich – Norfolk’s Pleasant Surprise

There I was, as per usual, hitting the (rail)road last bank holiday weekend. My journey took me to East Anglia. Norfolk, to be exact. I had planned to spend the bulk of the… Continue reading

St. George’s Day – 聖佐治日. 何謂English的意義

自問了解英國傳統,但老實說我也忘了本日是聖佐治日。為何聖佐治日的慶祝活動這麼克制,是個錯綜複雜的文化政治命題

嗯 確實很久不見呢

嗯 確實很久不見呢。因工作在新加坡旅居數月. 中學時代以來第一次長時間的東遊。

重遊香港地

一下子的暫別了部落格六星期有多,說穿了自源於慣常的惰性,但官方的理由卻是被派駐海外,有點突然的來到了新加坡。既然不在英國又不在香港,又何來When HK Meets UK呢。

Sheffield 錫菲・Park Hill 彩虹邨的回影

這曾是歐洲最大的公共住宅群,六十年代烏托邦理想主義的產物。從香港的角度出發,自然聯想起公屋:長方塊的組成,帶有幾分石硤尾邨的影子;依顏色辦認,又想起彩虹邨呢。

不列顛・最後邊疆記 — Orkney的意大利

你被運到敵國的戰俘營裡。你被送到最北最北的,你在腦海中地圖也找不見的某個小島。這裡很陰很濕很冷,時時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