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Kansai

Justin’s London (I): Brixton Market

Running up the stairs from the underground ticket hall nothing too much seemed to have changed. Despite my middle of a weekday arrival, the street remains bustling as always and perhaps even more so for David Bowie’s recent passing. The regular fixtures on the high street remain, so was the crowd by the bus shelter that seems to continuously refill with new passengers emerging from the underground. That feeling of familiarity from a few years ago did give me a sense of warming in my heart

關西留學紀行﹣海遊館

19日的「敬老之日」,使我在日本短短的幾周之間也經歷過日本的「三連休」。這個三天的假期,對於很想花時間看看大阪的我,當然是個喜訊。 趁着這三天較空閒的時間,便當回遊客的「本業」。更何況,這次還有朋友同行。之前被host family拉去參加不知什麼的報告會的時候,居然碰到香港人,便決定一起遊覽一下了。 至於要去那裡?就是大阪其中一個最著名的景點﹣海遊館了。 兩年前,我和朋友們曾一同遊過關西。(這也是本博客的起端,詳情可以看看這裡)那時候,大部份需到此一遊的著名景點都已遊過一遍了。可奇怪的是,我們卻沒有到過海遊館。除了入場費偏高外,說穿了就是覺得遊水族館沒什麼特別吧。 但在這個不尋常地高溫的九月太陽下活動,確實是件苦事。這時候,一個溫度適合企鵝生活的地方就十分吸引了XD 海遊館樓高八層。水族館方在這座樓中搭建了彷似太平洋沿海各地的生態環境,供不同類型的動物居住。所以,去這裡一遍就像環遊世界一樣。

關西留學紀行﹣日本學校的一天

在日本教書已經兩個禮拜,總算是有點了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了。以往來日本旅行的時候,發現街上好像任何時候都有穿制服的中學高中生在街上留連。到了來這裡和我的host family住後,我就發現我host family好像總是十分累一般,經常倒在梳化上就睡。 飯堂和棒球部 可是,在跟我的host family一起住了兩個星期後,我已經完全了解到為個他們總是會如此疲累,甚至乎已經加入了在梳化和地上小睡的大軍了。本文將會介紹一下日本學生日常生活作息的時間表。

關西留學紀行﹣當開學遇上人身事故

上星期一是開學日,也是我首次由學生變身成老師的日子。這個名詞套在自己事上,真是十分不習慣。 開學的第一天,因為host family的弟弟要考試的關係,我們反而可以遲一個小時,九時半才上學。然而,我卻還是在七時左右便被叫醒,再到樓下吃了一個豐富得過份的早飯才出門口。但是,那天的旅程卻沒有一點兒的輕鬆。 因為, JR有人身事故。 所謂人身事故有很多種,但大部分時候,表達的就是「有人跳軌」的意思。

關西遊學紀行﹣難波Local Style

去大阪的遊客,沒可能不到心齋橋和難波。這兩區可說是遊客的必到之處,也是我在關西中最熟悉的一個區域,在大路上總不會迷路。 來到大阪好幾天,我終於第一次到了心齋橋。 不過,這次我的身份不是遊客,而是交換生(實際上還是一個老師XD);和我一起來的也不是父母或朋友,而是幾個日本學生,和幾個比我要待得更久的交換生。 雖然心齋橋和難波的商店明顯以遊客為主要目標(嗯,應該就是手持銀聯卡的遊客,不但能用,而且到處都有折扣),但這裡還是日本年輕人流連的區域。 這次,就讓我用「本地人」的眼光,來看看這個大概你和我也去過的地方,做些比我更年輕的事。

關西遊學紀行﹣出發遇見彩虹

這個暑假確實多姿多彩。繼旅行及回港後各種難忘的經歷後,現在我正睡在大阪一民宅的堂上寫這篇文章。 到其他國家生活一直是我想做的事,特別是日本,一個旅行愛上的地方。我的學校和兵庫縣的一間學校有連繫,他們每年都會派交換生到英國的學校。作為交換,我校的學生則會到日本當Teaching Assisstant。當我得知這個計劃以後便立即報了名,再搞了好一會的手續,我便出現在關西機場了。我要去的學校在芦屋市,是一個在大阪和神戶之間典型的睡房城市。因為要先和host family見面,所以要先到神戶去。由關西機場到神戶,最快的方法,居然是坐船。 船在大阪灣上風馳電掣,用了不到半個小時就到達海港的另外一面。不過,這樣的速度倒也不是沒有後遺症的,即使在上岸以後,我的頭裡還有一點點暈的感覺。如果你害怕暈船浪的話,還是坐火車到神戶罷了。 我Host Family的媽媽和二兄到了學校接我,再帶我回家。雖然學校在芦屋,他們一家卻住在大阪市中心,離難波十分鐘步程的小區內。以後每天上學轉兩程火車約一個小時再步行上山,比起我自己上學的距離要遠得多。畢竟我以前住在宿舍。 坐車回大阪的時候看見了彩虹。 我的host family家中一共三人,然而比較熟的就只有讀我的學校排名第二的男生。大哥正在忙進大學的事,一天也見不了一次,小妹則是什麼也不理的感覺。也許再過一會以後會更認識吧。 下一章:難波Local Style

日本四人行記﹣杯麵博物館

  杯麵,又或者算是即食麵,絕對是留學生頭幾年的褔音。不論在那處,學校的膳食幾乎都是不好吃的,(這不是英美食物本身不好的問題,而是學校的問題,同理香港的飯盒...) 杯麵便會成為日常主食。如果吃的是合味道,公仔等包裝滿怖中文字的話,則更會升華成精神食糧:毒品一樣用來麻醉自己,忘記明天(月,年)飯堂的食物。你會覺得,這是日本人最偉大的發明。

日本四人行記﹣洋風神戶

吃過一個洋式的午飯,我們繼續探索神戶這個港口城市中林林總總的西式建築。在三宮坐冇人駕駛的Port Liner(見到它的第一印象便是Docklands Light Railway),到南公園站,目的地是UCC咖啡博物館。港島(Port Island)是神戶港的人工島,上面建有會議場地,酒店和直升機場等。 當天的去程列車擠得水泄不通,原來那天在港島上有濱崎步的演唱會...  

日本四人行記﹣傳說的神戶牛?

更正啟示 經正哥強烈抗議和提出嚴正交涉後,本人為敝博文《日本四人行記﹣腳下的海洋》中最後一行作出更正:正哥並沒有「感動到流淚」,應為「感動到想流淚」,敬希垂注。 本人再次為是次錯誤所帶來的不便謹此致歉。 LOL 既然行程裏有神戶這一站,不去試試聞名天下(連高比拜仁都是以它命名)的神戶牛,實在對不起我們這群食肉獸。幾經搜索,發現晚餐可謂天價,反而午飯時間有一些特價餐,就像這個ステーキラードつるうし間,午市有「低至」1980日圓的套餐供應(沒有找到標明是神戶牛的更平價)。     離開大橋的時間比原定要遲,結果十二時許才回到三宮站。再從那裡趕去ステーキラードつるうし間(Steak Line つる牛間?)。餐廳的位置不太好找,在火車站附近某座有好幾間Host Bar的大廈內。如果在晚上不好獨自走進的類型。直到爬樓梯到盡頭,看見其他在等位的食客,才感覺安全一點。

日本四人行記﹣腳下的海洋

神戶,日本我第一個自己去的地方。那時應是中二的暑假,跟父母去關西時的最後一個full day。現在回想,其實都幾危險。那天早上去了看明石海峽大橋,確實記不起為什麼要去看一條橋,也許只是神戶附近的店鋪還沒有開門。 那天的行程沒有照片留到現在,自己對它的記憶也有點模糊,依稀記得午餐是在三宮某間KFC解決的,因為那是唯一一間的能確走自己在叫什麼的餐廳。另外,在大橋下用自拍(相機放在寫着「明石海峽大橋」的那塊石上。),還有,晚上「回團」之後把一件很喜歡的白色棒球外套留在餐廳,之後每次到日本都想買找,可是至今都沒有找到。無論如何,神戶是個對我有點記念價值的城市,由那時開始愛上旅行。   到這次第一次跟朋友,自然而然我就推薦到大橋,還有實現一樣當時沒做成的事:到那海上遊步道走走。中二的時候不敢去,除了說不明白,還有畏高。雖然「只」是海平面上47米,比家中的樓層都要矮,但是我最怕便是那上觀景台上玻璃製的地下,想起就腳軟。而且,我還是很怕水的,而這海上遊步道就是一條有那上玻璃,下面是海的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