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Midlands

Nottingham – 雨下的啤酒一杯

昨年冬日,在還能在遊遊蕩蕩渡週末時,到了諾定咸Nottingham一趟。之所以去,就是因為從沒到過,要把另一個英格蘭的郡打卡剔走。

伯明翰 — 珠寶角落 Jewellery Quarter

繼續在West Midlands – 西密德蘭遊蕩。承上集,這都會區的重心是有「千行之城」(”City of a Thousand Trades”)之稱的伯明翰,我亦自然有一遊。 回想上次到伯明翰,已是2011年的事;是那些年熱血得到體育館追看羽毛球的年代;相比現在,確實仿如隔世。 伯明翰,在刻板印象中總是陰陰雨雨,而且無甚有趣之處;本次造訪時…證明印象之所以刻板總有原因 — 縱是夏日,卻極為陰冷,於是抵達後的第一件事,是在車站旁的商場陣中買件外套… 至於值得一遊之處嘛,其實不少,只是要稍稍離開市中心的商場陣而已。旅程的起點,是伯明翰城的第二車站摩爾街Moor Street。和重建後絕對後現代的第一車站新街New Street,Moor Street像時光膠囊一般停留在1920年代,整齊的紅磚和典雅的指示牌,讓人以為這是個保存鐵路的終點站。 從Moor Street出發坐一個站,就能到達本日目的地 — 伯明翰Hockley的珠寶區;就連車站也是叫Jewellery Quarter。 都說伯明翰以往是工業重鎮,但腦海中喚起的影像總是個在煉鋼的鼓風爐,而不是一排排的傳統手作坊/山寨工廠,這一帶,原來是英國珠寶業的核心沒有之一 — 縱然今時不同往日,不少珠寶工廠受到時代的淘汰,但全英國出品的珠寶,40%來自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一小撮地。 想參觀一下這些的典故,珠寶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Jewellery Quarter是必到之地。博物館前身是其一首屈一指的傳統珠寶作坊Smith and Pepper,到了80年代因後繼無人而光榮結業—結業過程反高潮得可愛,某日工作完畢後,把工廠大門鎖起來便是,於是裡面的一事一物,從手作珠寶的桌子,到當年是最新款的打字機,再到泡完茶剩下的茶包,都被原封不動的被保存下來,是以變成這段光輝歲月絕無僅有的見證。 博物館的上層,有點例牌的介紹展板,訴說這一帶的歷史,由伯明翰貴金屬業的起源,到檢驗銀器的Assizes部門的設立,再到高峰時期工廠數百間等,當然也少不了眾多本地珠寶的展示等—維多利亞時代的珠寶以金器為主,工廠的暢銷貨是個硬幣大小,女皇頭的鍍金像;作頸鍊或紋章等任君選擇。我就覺得有點老氣。… Continue reading

Wolverhampton 胡佛漢頓 — 藝術綠洲?

OK,「不是最差」當然不是城市旅遊局的口號;在這有點平凡的城鎮裡,有個不太平凡的旅遊點,也是我專誠一來的原因(OK,我承認,作了藉口坐電車,是原因之二)

不同場加映:2016-17英超球場意譯圖

上文翻譯過了英超來屆球隊的名字,本日的bonus篇幅就在談談球場。像是曼聯的奧脫福和利物浦的晏飛路,雖然都是無什意義的音譯,但而深根替固得和球隊息息相關。相比球隊名,香港慣用的翻譯大概更接近英文原意-可能因為不像古地名,較容易追溯球場名字的來源吧!以下繼續是依字母順的各隊解釋:

2012全英羽毛球公開賽﹣(二)冠軍之爭

承上日的文章,今日繼續說說全英賽決賽。 星期天早上再回到國家室內體育館的時候,氣氛明顯比星期六要熱烈,像回了大賽決賽一樣的感覺。不幸的是,我們的座位並沒像昨天一樣優越,幾乎要坐到最頂的幾行去。不過,這居高臨下的形勢使我能更清楚的看到各地不同打氣團的盧山真面目。昨天的吉隆坡主場一去不復返:雖然馬來西亞的支持者們還是大鑼大鼓的帶着國旗等打氣用具進場,但還是改變不了場館清一色的紅的事實。畢竟,中國的羽壇的霸主地位實是無容置疑的。在五場決賽裡面,中國選手包辦了女單和女雙共四的決賽席位。只有混雙一場比賽找不到中國選手的蹤影。所以,比實甚有中國VS全世界之勢。 正如預料,兩仗的中國內戰實是無什最終決戰的感覺。兩邊的教練也沒有出場(事實上,張寧只坐在看台的一角觀戰),比賽打起來也甚有練波的味道。兩旁的支持者也因是同室操戈的關係不太努力打氣,除了偶然的加油聲以外就沒有。大家似乎都在為接下來的比賽儲足氣力聲線一樣。最後,兩場比賽都以理論上的弱者勝利而結束。(女單的李雪芮打敗了世界第一的王儀涵。女雙的田卿和趙芸蕾則打敗了同是世界第一的王曉理和于洋)令人不禁懷疑中國隊是不是又用上的故意輸球的戰術/技倆,好讓排名較低者獲得政多的奧運積分。 接着進行的是混雙的決賽,由印尼和丹麥的選手對壘。丹麥的支持者全部都穿了白衣,整齊的坐在看台上,顯得十分醒目。他們喊着簡單有力的「Denmark」為他們的球手助威。相對之下,印尼的粉絲數目顯得人丁單薄。然而,他們得到了鄰國,昨天輸了給印尼的馬來西亞打氣團全力支持,使兩方的聲音跟比賽一樣還是勢均力敵。最後比賽以印尼隊二局均險勝而結束。後來看回資料,才知道這原來是印尼九年來第一面全英金牌,上一面混雙金牌更是幾十年前的事。這也難怪印尼隊勝利後的心情這麼激動了。 可是接下來的才是頂峰之戰:男單和男雙的賽事,剛好由世界第一和第二的選手們爭奪。先說男雙:世界第一中國的蔡赟和傅海峰火併韓國的鄭在成和李龍大。男雙向來是羽毛球中最快最刺激的比賽,而世界頂尖球手之間的比賽更是讓我大飽眼福。此時,上面說的中國VS全世界便開始了:各國的粉絲都在支持韓國隊,力抗中國球迷的「加油」,和那使我不禁莞爾的「蔡傅組合天上無敵」。韓國隊在比賽的初段佔先。觀眾們在每一個殺球前都像是為其配音一樣起哄,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後來中國隊在震耳欲聾的加油聲之下急起直追至19平手,更乘韓國隊失誤而取得了第一局。此時球場的打氣聲愈來愈大,直有中國隊再勝之勢。 可是,第二局的開首跟第一局一樣還是韓國領先。不同的是中國隊並沒有追上來,而是犯下了在這個水平來說低級的接殺球失誤。所以韓國取回了第二局。最後一局則更嚴重:韓國的兩名選手愈戰愈勇,而蔡赟和傅海峰則明顯出現疲態,有點跟不上如此快的比賽。這樣下來的結果自然是鄭在成和李龍大的首面全英賽金牌。個人認為他們的勝利的實至名歸的:他們明顯是表現較好的一方。 最後壓軸的當然是男單的史詩式對決:由馬來西亞一哥李宗偉決戰中國的「超級丹」林丹 。兩人的出場絕對將場館帶到沸騰的熱點。李宗偉已是兩屆全英賽的冠軍,正想成為六十年代以後第一個三連冠的球手;林丹則已贏得了所有他能贏的冠軍,正爭取第五次加冕全英賽。兩邊的支持尖叫聲由比賽開始就從未間斷。兩人既是世界最強的兩個單打球手,又是老朋友老對手了,對對方打球的方式也是十分熟悉。我再次為有機會來親眼看這些球員比賽而感到幸運。第一局林丹主攻而佔上風再加上一球擦網的幸運,稍勝21﹣19。 然而,李宗偉在比賽階段不只一次要求治療肩膀的傷勢,為接下來的第二局蒙上了陰影。最後,在第二局戰至6﹣2的時候,李宗偉突然走到球場中面和林丹握手因傷宣佈退賽,真是十分不幸。有趣的是,兩人還像足球比賽一樣交換了球衣。場邊李宗偉的支持者雖有失望,但從沒有暫停過他們有力的打氣。 最後訪問林丹有關李宗偉的時候,他說:「我希望他的傷勢不嚴重,因為我們還要在奧運再見。」的確,今年是奧運年,更有可能是李宗偉甚至林丹的退役年。真的不知道還是多少次看到他們比賽的機會呢。 總的來說,今次的兩天一夜看球之旅確實是十分精彩,除了刺激的比賽外,還在場館內碰到了不少朋友。我相信我會再來的。

2012全英羽毛球公開賽﹣(一)準決體驗

剛過去的週末,我一反常態的沒有睡到日上三竿,反而在比上學時間更早的七時多便出了門。為了就是要在正午前到伯明翰,和羽毛球隊的朋友一同去看一年一度的全英羽毛球公開賽,一睹選手們的英姿。這還是我第一次去看這種規模的體育比賽呢。 全英羽毛球公開賽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羽毛球賽事,每年在伯明翰的國家室內體育館(National Indoor Arena)舉行。它早在1898年創立,說來已橫跨了三個世紀呢。因它是羽聯超級系列賽是比賽之一,也是其中唯一在英國舉辦的比賽,一直也很想去看,見見那些只在電視和Youtube片段中出現過的球星們。說了這麼多年,今年終於下定決心買票去看。 剛來的時候,幾個大佬都打羽毛球。一開始的我對羽毛球興趣並不大,只是因着「跟隊」就一同去打,不知不覺一打便是五年多了。若果不是他們,我也許從來也不會打吧,更不會花一整個週末買票入場看比賽。 我們總共買了兩天的票,分別是週六的準決賽(一共十場)是週日的決賽(一共五場)。買票的手續並不複雜,只需到Ticket Factory的網站買,再透過信用卡和Paypal等付款便成。值得留意的是,除特佳的位置外(例如場邊的梳化),其他的座位價格都是劃一的,而星期六有學生的半價門票。因此,雖然場館不會完全滿座,但還是及早買票為上。 週六的準決賽在正午十二點開始。我們算準火車的時間早早到場,先在場館走了一圈。場館外面貼滿了全英賽標誌的海報。不過,只要從亞洲人的數目之多,便知道自已沒有去錯地方。場館裡的佈置十分簡單:體育館外有幾間售賣Yonex官方商品的店鋪,和常有的小食攤。在角落擺放了一系列的展板,一面寫著了至少過百年每個項目的冠軍。至於場館內則簡單得令我吃驚:除了電視轉播能看到的部份以外,其他的地方甚至連地板也沒有鋪上。所以,場館的感覺空蕩蕩的。不過,我之所以會看得這麼清楚,完全是坐得十分近的關係。想不到學生票距離其中一個球場只有幾行的距離,接下來我甚至連李宗偉的表情也能看見。實在是賺回票價。 先略略談談準決賽吧。準決賽一共在兩個球場同時進行,而大部分我認識的種籽球手都仍在比賽之中。可是,打頭陣的混雙比賽都出現了爆冷賽果,一號種籽的中國隊出局。至於其他的結果則十分「大路」,也使我對決賽有了更大的期待。也許還不是最後決戰的關係,星期六的場館氣氛不算太熱烈。然而,角落上馬來西亞支持者的聲線大得讓人以為自己身處吉隆坡。特別是馬來西亞跟印尼的混雙比賽,兩邊的支持者各據一方,每當己隊得分的時候便大聲歡呼,氣氛跟中國內鬥的比賽實有雲泥之別。因此,我暗自希望(怕被人打不敢說)其他國家的選手們可以打進決賽決戰中國隊。可是,最後女單和女雙的決賽還是中國隊的天下。 基於本日「外遊」的關係,今晚就先寫到這裡。留學指南和決賽的文章的文章將延至明天出文。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