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Museums

諾域治Norwich – 隱於市的名城

諾域治Norwich,是東英格蘭地區的最大城兼非官方首府,向來因在英國偏僻的一角,而不受遊客青睞。不久前有點無聊時隨意的到了一遍,發現那裡雖然名不見經傳,但內裡令人驚奇的有趣,是個漂亮得有點過份的古城,既然和倫敦的距離不過一個半小時,就來消磨一天半天吧。 從Norwich經典紅磚的火車站出發,嗯⋯⋯你大概會覺得我在撒謊。誠然,那一帶的建築和英國一眾城市都是同一個灰黑的樣。但你只要從火車站往舊城區的走,不過十分鐘的路程,兩旁的景觀像時光倒流一般退回古早世代,直至看見Norwich中世紀的城堡,漸漸的了解到,為何有說,Norwich是英國最完整的中世紀城市。 在那久遠的年代,Norwich一帶土地肥沃,農業蓄牧業蓬勃,再加上低地國家隔海相鄰,紡織業特別發達,是英國除倫敦以外最富庶的地區 — 有錢,自然有閒情逸致擴建家居,所以Norwich中世紀的建築特別多;只是到了工業時代,Norwich因地理不便,漸漸變成一片發展死水;不過發展不成又有其好處—舊城區多半避過近二百年來的新發展以至戰火空襲,保存著以往的模樣。 乘著到訪那天陰晴不一的天氣,在Norwich的舊城區裡,來來回回的遊遊蕩蕩。 趁著那時還是陽光普照,我先到了Norwich諾曼風格城堡去;這裡雖有千年歷史,但卻依然的聳立在城市最高點的一小山丘上。城堡內部目前在修補中,但我仍然依稀的能夠從腦海中拼湊中以往王公貴族生活的狀況。 小山丘的內裡被掏空,變成了城堡「地庫」,是Norwich市立博物館的藏身之地。展品雖然吸引,但老實說,我之所以逗留了好一會,多少是下雨天的關係。 有點餓,於是去看看Norwich的市場—數十個七彩繽紛的固定攤位,在市中心的廣場之中。裡面所賣的由最傳統的豬肉批店,到hipster十分的手工啤酒,再到目前英國周圍都是的電子煙店,七百年的古市場,還挺能應付現代的需求。 「下山」後,以為時間適合在中世紀的古樓群之一參觀若干,只是當天的天氣實在英式,雨下下停停的,做就了不少到商店裡避雨的機會。 大概因為是個大學城,Norwich市中心的書店和文具店,很有文藝氣色的。我沒有Norwich是個文藝城市這印象,於是對此發現有點出奇的驚訝,不過是個愉快的驚訝就是了。 若要選Norwich景點中的第一,那大概是Norwich Cathedral;在城市之中自成一角的恬靜,以我在英國的經驗之中是最宏偉漂亮的數個,和York Durham得佼佼者比得上之餘,參觀時不用入場費也不用和人迫來迫去。 就看看這個場景—這是Elm Hill,不過是舊城區的老街一條,拍照之前的一刻,我剛在某精品店中躲避忽然的冰雹。那一刻覺得這個城市,比想像中的想聽過的要漂亮得多。常說不能從封面判斷書本;大概也不能從刻板印象判斷城市吧。 也好,又有到新城市的好藉口。旅行之間能尋找到的,又不止是一個Social Media Post。(呃—當然這也是個Social Media Post)

伯明翰 — 珠寶角落 Jewellery Quarter

繼續在West Midlands – 西密德蘭遊蕩。承上集,這都會區的重心是有「千行之城」(”City of a Thousand Trades”)之稱的伯明翰,我亦自然有一遊。 回想上次到伯明翰,已是2011年的事;是那些年熱血得到體育館追看羽毛球的年代;相比現在,確實仿如隔世。 伯明翰,在刻板印象中總是陰陰雨雨,而且無甚有趣之處;本次造訪時…證明印象之所以刻板總有原因 — 縱是夏日,卻極為陰冷,於是抵達後的第一件事,是在車站旁的商場陣中買件外套… 至於值得一遊之處嘛,其實不少,只是要稍稍離開市中心的商場陣而已。旅程的起點,是伯明翰城的第二車站摩爾街Moor Street。和重建後絕對後現代的第一車站新街New Street,Moor Street像時光膠囊一般停留在1920年代,整齊的紅磚和典雅的指示牌,讓人以為這是個保存鐵路的終點站。 從Moor Street出發坐一個站,就能到達本日目的地 — 伯明翰Hockley的珠寶區;就連車站也是叫Jewellery Quarter。 都說伯明翰以往是工業重鎮,但腦海中喚起的影像總是個在煉鋼的鼓風爐,而不是一排排的傳統手作坊/山寨工廠,這一帶,原來是英國珠寶業的核心沒有之一 — 縱然今時不同往日,不少珠寶工廠受到時代的淘汰,但全英國出品的珠寶,40%來自這不足一平方公里的一小撮地。 想參觀一下這些的典故,珠寶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Jewellery Quarter是必到之地。博物館前身是其一首屈一指的傳統珠寶作坊Smith and Pepper,到了80年代因後繼無人而光榮結業—結業過程反高潮得可愛,某日工作完畢後,把工廠大門鎖起來便是,於是裡面的一事一物,從手作珠寶的桌子,到當年是最新款的打字機,再到泡完茶剩下的茶包,都被原封不動的被保存下來,是以變成這段光輝歲月絕無僅有的見證。 博物館的上層,有點例牌的介紹展板,訴說這一帶的歷史,由伯明翰貴金屬業的起源,到檢驗銀器的Assizes部門的設立,再到高峰時期工廠數百間等,當然也少不了眾多本地珠寶的展示等—維多利亞時代的珠寶以金器為主,工廠的暢銷貨是個硬幣大小,女皇頭的鍍金像;作頸鍊或紋章等任君選擇。我就覺得有點老氣。… Continue reading

Wolverhampton 胡佛漢頓 — 藝術綠洲?

OK,「不是最差」當然不是城市旅遊局的口號;在這有點平凡的城鎮裡,有個不太平凡的旅遊點,也是我專誠一來的原因(OK,我承認,作了藉口坐電車,是原因之二)

My Favourite Towns of Britain – Lerwick

The Shetland islands are the northernmost archipelago of the British Isles; and although several villages lie further to the north, Lerwick is by far the largest settlement. As such, it is home to the a lot of northernmost facilities in the U.K.: from department stores to industrial estates, from bus stations to Chinese restaurants. It does make touring the unremarkable bits of town all that more interesting. If anything, it’s nice to be able to brag.

英國漁村風情畫 — St Ives

//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把場景從蘇格蘭的西海岸,搬遷到英格蘭的西南之角落。春初的陽光有點多愁善感,時晴時陰的決定不了是否盛放。我在西Cornwall一偏僻的小轉車站,等著到St. Ives的列車。 想起英國小鎮,腦海中總浮現出海濱的小漁村,白牆粉擦的小磚屋,伴以停泊在石灘上的迷你漁船一兩艘,再加海鷗數隻,藍天陽光下的雪糕筒等等,經腦海中的水Instagram Filter修修,活脫就是一張現實版的畫布。

Bristol 布里斯托 遊船記

布里斯托,是英國西南部的非官方首府,從倫敦出發往一直線向西便是。歷史上,這裡是個富裕的港口,因此雅緻的大街,古老的建築為數很多,據聞和以此著名的愛丁堡實不相伯仲。漂亮的城市再加上比倫敦遠低的生活費,吸引了很多創意系的年輕人進駐,因此又有千禧一代潮流麥加之譽。

Why Hull? For the Hipsterness (2)

//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Continuing to answer yesterday’s question: Q: Why Hull? A4: For the Hipsterness. Yeah you did read this correctly. Allow me to introduce exhibit A, your honour. //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Here’s a street that would… Continue reading

Why Hull? (1) For the Cream Phone Box

//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Why do you want to go to Hull?’ my friend asked, inquisitively. ‘Why not? It’s the City of Culture isn’t it, and it’s got the Turner Prize on, so when else if… Continue reading

Eltham Palace: 南倫敦的大亨府第

兩夫婦找來著名的建築師,再花上數年時間把將Eltham大重修。也許新派建築設計總會惹人反感,建築師妥協的沒對室外做什麼翻天覆地的改變;然而大宅的室內才是精髓所在,甚至可謂二十世紀室內設計的顛峰之作。

Down in the Hidden London: Down Street Underground Station

Apologies for yet another lengthy hiatus induced by exams. As always, there’s plenty of catching-up to blog about. First up: last month, I had the wonderful opportunity to visit a piece of central…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