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Spain

Dinner of the Week: Mediterranean Roast Chicken

It has (eventually) occurred to me that, people like food and they also like food posts. At the start of term, my housemates and I decided that instead of scrambling for microwavable stuff… Continue reading

西班牙獨行記﹣寫在出發之前.文章目錄(更新)

西班牙,對我來說一個很特別的國度,也是本年度幾大計劃中的第一彈。小弟將第一次挑戰獨自去旅行。 西班牙不是沒有去過,但以往只曾和家人和學校去過。因緣際會,一向不太走運的我居然贏得了一個在華倫西亞上西班牙語課程的機會。本着假期完結後便是口試,便決定當成溫書的去上上。 後來再想想,趁着難得去一次,不如「玩鋪勁」,先去遊覽一個星期。目的地是西班牙南部的安達露西亞:世界其中一個歷史最多元的地區。幾千年來羅馬、迦太基、穆斯林和基督徒的統治留下來的是很多十分華麗的建築和獨特的文化。 在未來的兩個星期,我會先到安達露西亞的三大城市﹣西維爾 Sevilla,哥多巴 Cordoba 和格林納達 Granada,然後再到華倫西亞那邊上課。看來會是一段很精彩的歷險呢。 各位請坐等看遊記好了。未來兩星期本博客還是會有更新的,請繼續支持! 回歸後的更新:這次行程,獲益良多。有很多要多謝的說話,都寫在了Return with Thanks一文中。 這頁也會變成本次行程的一頁目錄,請留意更新了! 8月1日更新:嘩,寫了八月才寫完,搞了這麼久。這是我人生中第二個寫到最後的遊記,作為第一次獨行的印記。 格拉那達  旅程之始.天主教的格拉納達  格拉納達大教堂/皇家禮拜堂/Plaza Nueva/Alcaiceria 穆斯林的格拉納達(一)阿爾罕布拉宮  穆斯林的格拉納達(二)赫內拉利費宮  普通人的格拉納達.阿爾拜辛 被遺棄的格拉納達.Sacromonte  文化交匯之地.哥多華   大清真寺/Alcazar 西維爾 西維爾.(一)帝國的回憶  Alcazar de Sevilla/黃金塔/西維爾大教堂/西班牙廣場 西維爾 佛朗明哥 伴肩同遊西維爾

西班牙獨行記 伴肩同遊西維爾

和加拿大及美國的朋友多喝了幾杯,一直弄到凌晨兩時多,編了個理由後才回到hostel。那時候的我飲得有點興奮,雖然人很累,但想不出要去睡的理由。 走過升降機大堂時,我留意到有個女生一個人拿着手機在上網,想來也是剛喝完睡不着的同路人,便上前搭了個訕。談下來才知道她是個一個人在旅遊的韓國人。對韓國還算有點認識的我便開始和她一句一句的閒聊着,話十分投契。 不知為何在一天半內跑完計劃三天行程的我,找到了幾個Off the beaten track的冷門景點,便問問總共要待五天的她,這些東西值不值得去。「我也沒有去過呀。」 「那妳明天有什麼節目?」 「也沒有呀。」 「那,有興趣一起來嗎?」 「看看明天能否起床吧。」 再也挺不住的我應了句嗯,就回房扮死豬了。至於那個模稜兩可的答案,就明天再想吧。 第二天早上,還是睡眼惺忪的我在Common Room裡吃早餐,和明顯已經準備妥當的她(果然是韓國人^^)打個照面,然後兩人都笑起來了。 她問我編排了什麼行程。我說因為前幾天奇高的效率,所以找了幾個網上看來十分漂亮的大宅去看看,然後再到河的對岸去。她也爽快的答應了。 一起走的時候,心裡跟自己說一定要快快找到景點,否則便很丟臉了。我和她互相談了幾句,才多一點了認識她。原來她是英國的交換生,趁着有假期時便到西班牙走走。依照韓國人的規矩也問了年齡,知道是姐姐後便在onni前onni後的亂叫,笑着笑着的便來到了第一個景點﹣Museo Palacio de la Condesa Lebrija (雷布里哈伯爵夫人宮)。這是一座仿古羅馬和阿拉伯風格的博物館。不過,與其看館藏,我還是對建築(和身邊的那個她^^)較有興趣。 接着再遊了另一座大宅 Casa de Pilatos。距離不近,但說說笑笑的很快便到。這座漂亮的阿拉伯風大樓中間有個經精心雕琢的噴水池,還有一個在春天花盛開時花朵滿佈的花園。這樣一起遊花園遊西班牙,我自己實在是很高興的喇XD 時近中午,遊完這兩個地方後,當然是吃飯的時候。既然有兩個人,自然想找個能坐下的地方。最後找了一家Tapas餐廳,叫了好幾個小碟,順便讓我一曬自己的西班牙文能力。東西雖不如格林納達的驚艷,但我相信這只是因為吃了一個星期的好東西太習慣而已。 下午時則到了另一面岸的Trianon區。這裡是個以瓷器碗碟聞名的小區。本來打算買點手信,但沒記得星期日店家們都沒有營業,掃興而歸。所以便到了河邊看風景散步。西維爾的瓜達幾維河是以往的經濟中心 ,但現在水面交通不算發達,所以沿着河邊走,吹吹風,看看聚起來閒坐的當地人,和流浪的小貓,時間自然消磨得很快。 晚上還要搭飛機到華倫西亞的我,最後和她吃過了一個下午茶後便分開了。老實說,能夠這樣和一個女生一起遊玩的一整天,我自己是有點沾沾自喜的喇。在此前覺得獨行最爽的我,又忽然萌生起一種「能有一個適合的旅伴真好呢」的感覺。這個她也是本次旅程認識的其中一個朋友(第X個韓國人)。看來短期內也要安排到韓國「探親」一趟了。 在此也結束西班牙系列的遊記。算起來這是我第二個能全部完成的遊記。果然有了博客有了人在看(雖然其實很少...)以後,小時候爛尾的情況便沒這麼嚴重了。完成這篇之後,就是立即開展暑假遊記的時候了。西班牙的遊記會再整理一個目錄頁,請大家繼續支持! PS 지연 언니,… Continue reading

西班牙獨行記 西維爾 佛朗明哥

承上集,我們想像中的西班牙文化大多源自安達露西亞,而這次遊西維爾也沒有錯過。本文將介紹我在西班牙去看佛朗明哥的故事。 和源自美國的藍調一樣,佛朗明哥原是在吉卜賽貧民窟訴說生活困苦的音樂和舞蹈,所以在南部普遍較貧窮的城市中發展得較蓬勃,西維爾的舊城區則是其中一個最佳的觀賞地點。因為對這個區域的橫街窄巷毫無概念,使決定參加Hostel舉辦的佛朗明哥Tour,到附近的一家酒吧觀看。參加Tour的時候發現,原來和我一樣的盲頭烏蠅為數並不少,所以我們一行數人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一起走的路上還結識了來自美國的幾個同路人。 表演的酒吧在坐位之間搭建了一個小小的,被觀眾席環繞着的舞台,說穿了只是一塊薄薄的石板,上面放了三張椅子,想來是讓舞者休息的。我拿着一杯附送的Sangría,和旁邊一位法國女士談天,等着表演開始。 這裡的表演者是一流的,據聞是全國大賽的第二名,但老實說什麼也不懂的我實在搞不清這個。如果我懂看佛朗明哥的話,我或許不免會研究動作的好壞。但什麼也不懂的我就可以單純的在欣賞舞者的熱誠和努力。看見他們跳得大汗淋漓,實在敬佩。 本系列上一篇文章:文化交匯之地.哥多華 本系列下一篇文章:伴肩同遊西維爾

西班牙獨行記﹣西維爾.(一)帝國的回憶

西維爾(Sevilla),又譯塞維利亞,一個最「西班牙」的城市。 佛朗明哥舞蹈、《唐璜》、《卡門》、Tapas小碟、酷熱天氣(本市平均全歐最熱)、巴洛克式建築、西班牙帝國的和復活節巡遊,或多或少都在這裡源起。這裡擁有全西班牙最大的舊城區,卻也是區內最大的夜生活中心,實在是個多姿多彩的大都會。在這裡的三天,每天我也是「朝八晚十一」,行程都塞得滿滿的。 本文的副題﹣帝國的回憶,抄考了紐約時報評論晚清政局的文集。西維爾在歷史上曾在幾大帝國治下成為世界其中一個最繁榮富庶的城市,但在現代卻淪為二線城市。可幸是十數世紀下來積存的歷史痕跡還沒有消去,可讓我回來尋訪。

西班牙獨行記﹣文化交匯之地.哥多華

大清早起床吃過早餐,和準備到阿爾罕布拉宮的德國朋友們道別後,便到巴士站坐上長途巴士,離開我實是十分喜歡的格拉那達。和之前坐過的巴士一樣,車廂現代化又有空調,雖然三小時的車程說短不短,但總算舒適。 我的目的地是哥多華(Córdoba),一個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城市。哥多華大陸又譯作科爾多瓦,早在羅馬時代已經建城,是羅馬帝國西班牙的首府。由那時開始直到約17世紀被馬德里超越,她都是西班牙以至西歐最大的城市。在摩爾人建都於此的幾百年中,哥多華是西方穆斯林中最富庶輝煌的城市,不但是東西交化共冶一爐的交匯點,還是西方歷史中占據特殊位置的城市。 哥多華舊城裡有很多令人過目難忘的建築,但最著名的必定是大清真寺(La Mezquita),是到哥多華不可能錯過的景點。會找到清真寺不難,只有一到舊城區附近,必然會看見它巨大的鐘樓屹立於天際之上,只要看着它直走便是。終於見到清真寺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有點疑惑:你確定這個看起來像城堡的東西是個清真寺和教堂? 寺裡承襲當地建築的風格,有一個種滿橙樹的中庭,輔以噴泉,想來夏季的時候定會十分涼快。不過,據聞橙的味道難吃無比,我也沒有以身試法XD,便到了教堂內參觀。 哥多華的清真寺早在8世紀便建立,曾經是世上最大的,現在則僅次於聖城麥加排在第二。可是,這座建築現在根本不是一座清真寺:跟很多安達露西亞的穆斯林建築一樣,基督徒收復 它們以後都在原址把它們改建成教堂。有趣的是,這個清真寺本身也是建立於一個舊教堂的遺蹟上的,甚至連為數不少的原材料也是源於這教堂,和更早期的羅馬遺跡的。無論敬拜的是哪一個神,城中敬拜的地點千年來也沒有改變。它在中間經過多次的修建,也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執政者整建使用,所以呈現出來的又是一種特殊的空間氣氛。 甫進去,你不能不被目前的景觀而感到驚訝。好幾百個馬蹄形,混合了回教和拜占庭風格的拱門層層疊疊交錯在清真寺內部。真不知道將近一千前的人是怎麼把這些驚為天人的東西弄出來,又將它們搬到這裡來的。 在門的另外一邊是Mihrab,標示了麥加的方向的一面牆(穆斯林每天都往麥加的方向禱告)。既是對信眾來就極重要的一面牆,自然也裝修得十分華麗有用馬賽克瓷磚鑲嵌的阿拉伯書法以及花草圖案等。 可是這裡還是一座教堂。在西班牙國勢極盛之時,查理五世公然的在清真寺中間建造了一個天主教的禮拜堂,真的可說是Graffiti的最高境界(笑)。為了顯示基督教戰勝了伊斯蘭教,他們在光源上動了手腳:無論在拱門的區 域上總是有點陰暗,但只要踏進教堂的地界,光便從四方的天窗中殺出。教堂的陳設只可用世界級來形容,還是看照片吧。果然17世紀的西班牙是世界第一大強國。 清真寺依河而建,旁邊的便是羅馬橋,顧名思義是由 羅馬年間就一直在所用的橋。在這裡可以一睹河岸和清真寺相映成趣的景色。橋的盡頭上有個箭塔(這個詞語很AOC),原來是個講述安達露西亞的摩爾人生活起 居的博物館(Museo Vivo de Al-Andalus),對歷史有興趣的我(再加上還沒到吃飯時間)便進館一遊。館內有十分詳盡的英文解說,也有一個精緻的清真寺模型。不過,個人略嫌解 說有點美化了摩爾人的統治。另外,買票進場的另一好處是可以登上箭塔賞景看清真寺。    在哥多華只有一天的時間,最後去了Alcazar de los Reyes Cristianos。Alcazar一詞指的是衛城,這裡是天主教國王們(Reyes Cristianos)的行宮。比起裡面的樓宇,它的花園才是重點,和謀殺菲林的犯案現場。 Generalife的水池再現。 趁着火車的時間還未到,便在舊城區到處的逛。Siesta時段的舊城靜悄悄的,只有數家酒吧還在營業。見到特別的巷弄就走進去看看,也沒擔心迷路。累了隨便走進一家酒吧吃年三文治,在被白色房子環繞的時候,聽着外面幾個食客自發的西班牙結他表演。意識到時間差不多了,才依依不捨的去坐火車。 火車把我帶到西維爾。安達露西亞的最大城市。這是在火車上拍下的晚上九時的夕陽。 本系列上一篇文章:被遺棄的格拉納達.Sacromonte本系列下一篇文章:西維爾.(一)帝國的回憶

西班牙獨行記﹣被遺棄的格拉納達.Sacromonte

從阿爾拜辛再往山上走,便會到達Sacromonte,吉卜賽人的社區。一個像遊戲一樣,依山而建的洞穴城市。 Sacromonte的原意是聖山,因為這裡是格拉納達的主保聖人聖凱西略相傳的殉教之地﹣聖山修道院的所在地。然而,來這裡的時候,吸引眼球的肯定是那一排排建在山內的房屋。在天主教徒收復格拉納達後,連同阿爾拜辛在內的穆斯林社區便失去了其過往的光輝,也漸漸在變成了當時被唾棄的吉卜賽人的居住地。因為西班牙的天氣十分酷熱,這些什麼都沒有的人便住在岩洞裡,不但較清涼,還總比流離失所更好。後來,到了19世紀,他們在山坡的軟岩上挖掘洞穴,建造自己的家園。幾個世紀的迫害,使這裡不但成為凝聚吉卜賽人的社區,他們還在這裡發展了一套獨特的文化﹣例如佛朗明高舞蹈。 而到了現在,因為租金便宣和位置優越等因素,Sacromonte還成為了一個藝術家的集中地,西班牙中常見栩栩如生的塗鴉壁畫在這裡隨處可見。那天參加了一個Walking Tour,到帶我們看了很多別樹一格的作品。 在山腰的Camino de Sacromonte出發,走了不久便到達了Sacromonte白色小屋的集落。這裡已是文明的盡頭,放眼向前望,只會見到環繞屋子的綠地。從遠處看來讓我想起了九份,但可能是早上的關係,整個地方靜悄悄的,只有領隊的幾句介紹聲,和我們隨行幾人的笑聲。可是,這樣就更能感受這裡像畫作般的美了。看着就在山另一邊的阿爾罕布拉宮,我不禁細想在這裡居住的畫面,每天早上迎接我的除了如斯美景,還有普照的太陽。 從Sacromonte看Alhambra。 山上還有不少佛朗明高的學校和表演場地。因為旅程接下來會到西維爾,我就沒有在這裡看了。不過,聽聞此處的表演水平也是一等一的。 從最盡頭的白色山頭往市區的方向走,中間穿過還是一座座的岩洞之屋。這裡的房屋明顯的更地道,在更有人居住的感覺。例如,在還會一片白的山上,總會見到一兩支電視天線,想來這裡的人也是現代人,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吧。一路上還見到了很多壁畫。 領隊把我們帶到了一間屋子的門外,說這裡是他朋友的家,我們可以去參觀一下。裡而居然有一架金色的保時捷。出來迎接的是一位年過花甲但身體十分清健的老先生,想來年輕的時候是個嘻皮士。見到他興致勃勃的介紹自己的房子,我便不好意思推卻而進去一看。想不到裡面是如此現代化。誠然,房間在陳設還停留在六十年代,但裡面不但有電視,甚至還能上網。 如果房子不夠用的話,只需再掘深點便可以了。(對於我們香港人來說,可以這樣便實在太過不可思議)。除了沒有窗以外,這樣和普通的房子沒有分別。 我們一行幾人站在他的客廳中,聽他訴說他的故事。 老先生的名字叫什麼,我已經記不起來。但他的故事我還記得十分清楚。他是墨西哥人,年輕時到了印度做義工,一做便是三十多年。在印度,他和世界各地的義工們合作,幫助當地的兒童,基本上奉獻了他的一生。我相信,在席的各人和為他的精神而動容了。要改變世界當然很難,一個人的力量也許真的很渺小。但只要堅持信念而努力的話,我們總能做得更好「我們需要的是和平的信念和實踐。」他說。 臨行前,他千叮萬囑我們,記得要把水樽裝滿才離開,天氣太熱,小心中暑,還用了團中各人的語言和眾人道別。我教了不懂中文的他一句「謝謝」,也許總有一天會用得着吧。 就此,我結束了在格拉納達的三天。這個城市絕對的使我大開眼界,也是將來想會回來重遊的地方。這裡有的不但是令人驚訝的美麗建築,還有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 我的下一站是科爾多瓦(Córdoba),曾幾何時西歐的最大城市。 本系列上一篇文章:普通人的格拉納達.阿爾拜辛本系列下一篇文章:文化交匯之地.哥多華

西班牙獨行記﹣普通人的格拉納達.阿爾拜辛

考試正在進行得如火如茶,只好耽誤一下這篇遊記的更新了。然而,7月前寫完的目標應該還可以達成吧? 在參觀完舉世無雙的阿爾罕布拉宮後,我依着西班牙人的習慣回到了旅館小休一下。因為天氣酷熱,西班牙人的作息時間和北歐國家十分不同,在下午4時到7時左右是休息的時間,大家都會回家,店鋪也不會營業。在旅館裡面的漂亮的中庭上了一會兒網後,我便出發到格拉納達另一世界遺產﹣阿爾拜辛(Albayzín)。 若果阿爾罕布拉宮代表的是摩爾宮廷在西班牙留下的光輝印記,那阿爾拜辛的故事要地道得多。 阿爾拜辛是穆斯林在格拉納達的住宅區,和阿爾罕布拉宮中以一小小的峽谷相隔。因為是摩爾人時代的聚區,所以建築物在保留了北非式的大體外,還加上了很多安達石西亞特有的標誌,形成了自此一家的「阿爾拜辛風格」。走在街頭,仿如置身在摩洛哥的市集之中,但旁邊一座座的教堂卻又對我申訴着這裡是天主教的地界。 阿爾拜辛區正如很多舊區,都是在橫街窄巷縱橫交錯的迷宮,即使自問方向感好的我也容易迷路。雖然,在這上小區中迷上路在亂走,看看沿路的風光,也是在不錯的選擇。然而,趁着黃昏天色,我還是走了最遊客的路線,先到了聖尼可展望台(Mirador de San Nicolas)。聖尼可展望台可說是阿爾拜辛中最大的遊客景點:它是看阿爾罕布拉宮的最佳位置。由於終日遊人絡繹不絕,要前往那裡十分容易,只要順着人潮一直往上走就可以了。 一到達那裡看了一眼,我就明白為何這裡會是格拉納達的旅遊熱點了。這樣的風景,走上來的汗水真是不杠了。旁邊還有彈着結他的老先生,賣着各樣小手工藝的年輕人,大家一同享受這裡的風景。 之前說過,一個人去旅行找飯吃是其中一個最麻煩的地方。旅館在晚上搞了一個格拉納達的tapas之旅,我便去跟了隊。所謂tapas簡單來說就是伴酒菜,那種類之多是西班形人社交聚會時正餐。再加上在食物跟飲品一同收費的原則,那晚無可避免的喝了很多XD。此外,我還是各地酒吧中結識了很多同路人,開始了這段旅程認識新朋友的先河,特別是和兩個德國來的女生。說來好笑,大家搭上的第一句話,居然是抱怨上網太慢。 聽她們說,明天會有一個參觀阿爾拜辛的免費Walking Tour。與其獨個兒挑戰那個迷宮,我想也不想便決定加入。所以,在第二天的早上,我又回到了阿爾拜辛。只是,同行了除了那兩德國女生,還有很多來自五湖四海,但同樣被格拉納達的美景所折服的同路人。就連領隊也是旅居此地的捷克人。 結果行程的第一個目的地還是聖尼可展望台。在中午時分造訪的確和黃昏有分別,人更少更清靜。再多拍幾張照片後,領隊便帶我們到了在附近的清真寺。在基督徒重奪格拉納達後,所有的清真寺不是被摧毀,便是變成了教堂。這座清真寺是近幾年的新建築。裡面的花園和在城中各地看到了如出一轍,只是它不是古董,而是全新的。 (在格拉納達,水是珍貴資產,比啤酒要貴。所以每之看到水源都會年水樽裝一點。) 之後到了Plaza Larga,這裡是阿爾拜辛居民活動的中心,和展望台那邊的遊客區雖然只是幾步之隔,但相對地平民得多。那天還有一個小小的市場在營業。我們還經過了很多我說不出名字的橫街以後,領隊便帶了我們到在阿爾拜辛北端另一個長年被人遺忘的區域﹣Sacromonte,吉卜賽人和佛朗明哥的世界。 本系列上一篇文章:穆斯林的格拉納達(二)赫內拉利費宮本系列下一篇文章:被遺棄的格拉納達.Sacromonte

西班牙獨行記﹣穆斯林的格拉納達(二)赫內拉利費宮

今日繼續介紹格拉納達的標誌﹣阿爾罕布拉宮。上集寫過了以宮殿為主的La Alhambra和衛城Alcanzaba,但這個建築群的擁有的當然更多,甚至比它的宮殿更出類拔萃。 赫內拉利費宮(El Generalife)是建築群中的夏宮,在十三世紀由穆罕默德三世(Muhammad III)所建,顧名思義是蘇丹夏天的避暑之處。安達露西亞的夏天十分炎熱,四十度是正常的事,所以夏宮的建設是十分重要的。和主宮一樣,夏宮也是個佈滿水池和花園的花花世界,幾可有置身於天堂的感覺。 夏宮和主殿分別建在兩邊的山頭上,中間有一個小峽谷分隔。沿着往夏宮的步道走,兩旁的盡是經過精心修剪,剛好建成一個個十字形的大樹,走在其蔭中實是涼快。再在前走不久,夏宮的外園便映入眼簾。外園實際上和一路走來所見的景觀差不多,多了的是在中間一條條小運河一樣的水池,和運河交匯之處的噴泉,正好預言了夏宮裡面的風光。 沿着正門拾級而上便會到達夏宮中最著名的部分,也是明信片上最常出現的御溝園(Patio de la Acequia)。在夏宮建築的正前方中,有一被花田環繞的長形水池,還有一條條的水柱,在水池兩旁刻劃出一個個像彩虹一樣的曲線。這種的水力科技居然能出現在八百年前的宮殿中,實在使我對摩爾人的科學水平感到十分欽佩。在萬物初開的春天造訪,我還可以見到花兒在水池的兩旁綻放。花田的設計剛好比地面底了幾吋。所以,當花開的時候,花兒便像是個和地面平行的地氈一樣,十分漂亮。可惜參觀的人實在太多,沒法駐足太久欣賞。 宮殿的設計承襲了一貫的阿拉伯風格,但樓上沒有開放,而在地面層的角度往外看阿爾罕布拉宮被大樹擋住了。 夏宮中另一個著名的花園正是另一邊的蘇丹花園(Jardín de la Sultana),不過,也許是維修中,水池中的水都被抽乾了。沒有了標誌性的水,中間的林木也就變得平平無奇。我只好站在出口的一邊,猜想着這個花園全盛時期的景致。只能說,我可能選錯日子也參觀夏宮了。 在格拉納達的第一篇遊記中曾經提過,天主教的國王們十分喜歡這個城市,甚至還住在這裡終老,他們所住的正是阿爾罕布拉宮。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當哥倫布求見伊莎貝拉女王要求贊助以尋找到「印度」的航線,她本來因財政問題是打算拒絕的。但是,在同年攻陷格拉納達發現大量財賽之後,她才改變主意的,於是才有了以後發現新大陸的故事。所以就,若果格拉納達沒被攻陷的話,也許西班牙的殖民帝國便不曾存在的。當然,歷史是沒有如果的。隨着西班牙的海外擴張,這的國家漸漸成為歐洲最強的帝國。其後繼位的查理五世要求在阿爾罕布拉宮中建一座合符其身份的宮殿:查理五世宫。  所以,在這個阿拉伯風格的建築群中,有座文藝復興式的宮殿。從外面看來,王宮是個正體,怎料進去以後竟然別有洞天,有一個使我聯想起鬥獸場的圓形廣場,被數十條圓柱色圍着,甚至還能聽到迴音。現在的查理五世宫分別是兩座博物館:上層是個美術館,下層則是介紹阿爾罕布拉宮的展館。 參觀完查理五世宫以後,我在阿爾罕布拉宮的行程便大致結束了。但是,這裡還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東西,例如是環繞周圍的一草一木,或是其他的舊遺蹟等,但因門票有限時只能匆匆一遊。 在離開阿爾罕布拉宮的收費區後,因和午飯時間尚有距離,便依旅遊網站的介紹到了位於建築群上方的Silla del Moro一遊。在停車場後面有一條上山的小路,走到Silla del Moro大約要十五分鐘。這座小屋是保衛夏宮的哨站,其實沒什麼特別。然而,那裡的風景可是一絕,是在格拉納達僅有的,能一次過看到整個阿爾罕布拉宮和格拉納達市區的地方。那十多分鐘的腳程確實是不枉此行。 遊完皇室成員的格拉納達之後,下一步自然是去尋訪平民的格拉納達。阿爾拜辛區與阿爾罕布拉宮同被到為世界文化遺產,下集便會寫寫和旅館的人一同穿梭這個魅力的小區吧。 本系列上一篇文章:穆斯林的格拉納達(一)阿爾罕布拉宮本系列下一篇文章:普通人的格拉納達.阿爾拜辛

西班牙獨行記﹣穆斯林的格拉納達(一)阿爾罕布拉宮

在上回《天主教徒的格拉納達》中說過,這個城市的光輝歲月正是在摩爾人治下的時候,其中又以阿爾罕布拉宮為首。有幸早早得到這個文化瑰寶的的門票,便預留了一整個早上的時間坐看這個又是城堡,又是皇宮,還是花園的建築群。 阿爾罕布拉宮(La Alhambra),意為紅色的城堡,是格拉納達王國納斯里德王朝(Nasrid dynasty)時期最後一個英明的蘇丹穆罕默德五世所建興建的要塞,是伊斯蘭教建築與造園技藝完美結合的建築臻品,也是阿拉伯式宮殿庭院建築的代表作。至今已是安達露西亞以至西班牙最重要的景點。這個要塞並不是同一時間興建的,裡面的建築物橫跨幾個世紀,甚至在天主教徒奪回格拉納達後也有加建。所以,阿爾罕布拉宮不但承襲了一種摩爾人獨有的阿拉伯建築風格,也有西班牙哥德式的建築,可說是文化交匯的安達露西亞的標誌,也是個聯合國的文化遺產。為了保育阿爾罕布拉宮,它每天只限約四千人進場。所以必須早早到達排隊購票,或是預先的網上購票。否則,來到了格拉納達卻去不了阿爾罕布拉宮將是個畢生的遺憾。 如同上面所說, La Alhambra由好幾個部分組成,參觀的時候也依這個分類。我在早上八時到達,看着旁邊排隊購票,連綿不絕的人龍,心裡暗暗覺得預先購票果然是個正確的決定。可是我腳下的步速卻不能是絲毫的放鬆,幾乎是用跑的趕到了行程的第一站:納斯利德王宮(Palacio Nazaries)。為了保護王宮的建築群,人們只能在入場券上標示入內,而我只有剛剛好趕上而已。 王宮是阿爾罕布拉宮中建築最宏偉卻又最精致的一部分,摩爾人的詩人將它形容為「在綠寶石上的翡翠」,說了說是被片片綠林環繞的王宮。經過幾間佈滿阿拉伯式抽像圖案裝飾,和精細雕琢的可蘭經文的辦公室和走廊之後(後來才知道那裡叫作Palacio de Mexuar) ,便到達了王宮的中庭,和其最重要的建築:桃金孃宮中庭(Court of the Myrtles) 所謂的桃金孃其實就走在水池兩旁的矮樹。在炎熱的西班牙,這樣的中庭設計十分常見,而且擁有水源是身份的象徵。這個龐大的水池(以當時的科技來說)不但能為整個皇宮降溫,還有另一層美學上的意義:就像一塊鏡子一樣,剛好在水中映出王宮內院的美景。 其他的宮殿就圍着中座開展。 大使之堂(Hall of the Ambassadors) 正是宮殿中最華麗的房間,用作接見外賓。裡面的雕飾絕對可以用巧奪天工來形容。在穆斯林的世界中,真主是唯一的核心,所以最不可饒恕的罪惡就是偶像崇拜。因此,伊斯蘭藝術以象徵與裝飾化為主,而常見的阿拉伯式花紋更是象徵阿拉卓越、不可分割、無窮無盡的本質。就像在這個宮殿裡無窮無盡的花飾一樣。在格拉納達陷落後,天主教的國王們繼續使用這個宮殿。哥倫布就是在這裡得到了他們的正式批准出航去「印度」的了。 然而,西班牙的穆斯林和其同期的教友們可是有很多的不同,比如對異教徒採取的寬容政策。他們在文化上也吸收了一些西歐的元素。隨後所見的獅子庭園(Court of the Lions)便是一個只能在如安達露西亞一樣東西文化交匯的地方才看得到的建築物。驟眼看來,這是個壯觀美麗的庭園,佈滿了一筆筆的可蘭經書法裝飾,但和其他的阿拉伯庭園差不多。可是細眼一看,在噴泉上而居然有十二隻石獅子,每隻的口中都會噴水!這不但是十四世紀時工藝的最高峰力作,還是在穆斯林世界中極少有的,以動物為對象的藝術品。可惜獅子庭園目前正在重修,無法見到完整的盧山真面目。雖然沒有獅子雕像,但是獅子庭園還是很引人入勝。 接着走過的是阿本塞拉赫斯廳(Hall of the Abencerrajes)。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很多傳說,在肯定的是,這個一個姓氏,而這族人都在這裡與宴後一命嗚呼...幸好,這個恐佈的故事無阻我欣賞這宮殿上蜂巢一樣的頂棚,上面精細的雕刻實在令我讚嘆不已。也許,這族人和我一樣,只是顧着向上望,所以招致殺身之禍也不發覺。 最後經過的是一座(和剛才看到的相比)不特別的樓房,原來是僕人們使用的。可是,這裡有座望樓,可以瞭望旁邊的阿爾拜辛區。裡面還有一個小小的花園。這其中還有一間名叫Washington Irving的房間。此人是個美國的作家,曾經住在這個房間內寫下了穆斯林時期阿爾罕布拉宮的一段段故事。這本叫《Tales of…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