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University

為什麼要來外國讀書?(take two)

為什麼要來外國讀書?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本來以為能快快寫完的我在這條問題上猶疑良久,想不出任何我滿意的東西。對十二歲的我來說,與其說為何要來,倒不如說我想不出任何不來英國的理由,便聽從父母發落好了。在英國渡過了說短不短,但過得很快的八年後,我已經完成了大學第一年的課程,我對這個問題自然有了更深的體會。有時我不禁會想,幸好我真的來了。以下的是我個人對此的答案:相信對大家能起點參考的作用吧。 進大學以後再回首,為什麼要來外國讀書?

8 Years On, Still a Tourist

By this time next week, I will have stayed a full eight years in the UK. To think that will ever happen at the start of all this, it’s just incredible. It was… Continue reading

End of My First Year in Durham

Time really does fly, at an alarming rate, and my first year at Durham has officially ended without noticing. Sitting on my southbound train back to London, I felt like it’s the time… Continue reading

星期日的Sunday Roast

繼續談談吃的。(畢竟食最令人心情變好嘛) 上一次談過Fish and Chips。在星期五,它是全國最常見的一道菜。 但除了這個以外,英國還有另一樣,主要只是星期的其中一天裡吃的菜式。 這就是星期日必會出現的Sunday Roast了。 根據維基百科,Sunday Roast的出現有好幾個解釋。首先有說,在中世紀的時候,逢星期日都是村民們上教會和練習戰鬥的日子。(中世紀的人們果然只對神和打仗有興趣)在練習完畢後,當然要吃吃飯補充一下體力。而又有什麼比烤牛肉更適合呢?另一解釋則是源於工業革命時期,現代烤爐出現之後。同樣是星期日,這時候的人不再練習戰鬥,但仍然會上教堂。在出門之前,人們把烤肉丟進烤爐,回家以後就有肉可吃了。 事實證明,無論社會如何進步發展,吃飯還是必須的(lol) Sunday Roast的並無特選的肉類,牛、豬、羊、雞和火雞都是常見的選擇。個人對烤雞和烤火雞都無甚好感(以往學校食堂的水平實在…太硬了,而且吃火雞的話感覺就像聖誕節:千萬不要騙我說現在是聖誕),最喜歡的還是牛肉。即使以學校的水準來說,烤牛肉也是一個比較「穩陣」的選擇:畢竟對於學校食堂來說,牛肉是唯一一樣不用烤至十二成熟的肉類,也是唯一感覺不像在吃橡膠的肉類。 後來在朋友的家中,又或是在Pub裡吃過Sunday Roast,我才發現以往的壞經驗果然只是學校的問題,不過牛肉還是最愛。把牛肉連着肉汁一起吃,可說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烤牛肉是樣世界各地也有的菜式。同樣的,它的配菜﹣薯仔、蘿蔔和綠豆等也是經常在餐桌上出現的食物。但Sunday Roast的配菜之一﹣Yorkshire Pudding卻不是到處也有。少有的,顧名思義在此行不通:並沒有證據證明Yorkshire Pudding來自約克郡,也不是布甸,而是一個碗形的,更像麵包的物體。因為這個東西會吸收肉汁,混起來吃,外面香脆,裡面卻是軟軟的,只能總始一句:「口感很特別」。終於有一次,這是句正面的句子。 和Fish and Chips一樣,只要你不是素食主義者,Sunday Roast會是星期日的預設午餐。由於預備和享用烤肉要比炸魚柳花時間,所以不像Fish and Chips,你不會在街上找到外賣Sunday Roast的食店。可是,要是你像我一樣愛吃,那你只需要找個星期日走進全國隨便一間Pub,不需等太久便能吃到(放心,Pub不是米芝蓮餐廳,不會等有Order才開始烤肉的。) 星期日是個悠閒的日子。在這個世界上,有比和朋友家人分享烤肉更為悠閒的一件事嗎? 上期:Fish and Chips

Fish and Chips 英國料理唯一代表?

說起英國的食物,你會想起什麼? 換作是小時候,在學校難頂食物(如果那些可以被稱為食物的話)之中長大的我,大概什麼也不懂說,只是簡單的搖頭嘆息。 「Fish and Chip吧,都沒有其他的了。」 若你聽聽英國留學生們的投訴,十有八九都是和食有關。這當然有學校飯堂的影響(你有去過一個飯好吃得令人每天期待的學校飯堂嗎?),但英國「本地」食物的不濟也是不爭的事實。 在英國,你日常所吃東西,大多來自世界各地。Pizza。咖哩。Kebab。在英國吃頓普通不過的晚飯,就像在學地理。 因此,若要我選一樣最能代表英國的食物,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Fish and Chips吧。幾乎只有它,才在世界各地美味的食物圍攻下生存下來。沒有人真正知道Fish and Chip的起源。畢竟只是把兩樣食物,魚和切細了的薯仔,丟進鍋中油炸而成的食物。不過,因工業革命令捕魚變得更容易,從而導致魚價下降,Fish and Chips在十九世紀時開始成為英國人,特別是窮苦大眾們的日常食品。就連大文豪狄更斯,也在他的小說中提過這樣食物。 以往,大部份的Fish and Chips中的魚都是在英國沿岸到處也有的鱈魚。但經過多年來的過份捕撈,現在鱈魚的數量已十分稀少。所以, 現在除了鱈魚外,什麼類型的魚也會用上。可是,餐牌上標着的,還是「cod」 這個我每次聽到也會立時聯想起炸魚的詞語。 兩塊炸的東西,當然是快餐的必備之選。所以,不論你是在海灘暢泳,看球賽還是野餐,Fish and Chips都是很適合,也很常見的食物。據統計,英國一年25﹪的「cod」魚獲和10﹪的薯仔都是從Fish and Chips的店舖中售出的。 最傳統的Fish and Chips街角小店,多數都用舊報紙包着,貪其可以吸掉多餘的油脂。 若你有在宿舍形式,供應三餐的環境下居住過,除非閣下是一位「寧死不屈」的素食主義者,否則Fish and Chips會是你星期五的預設午餐。初來英國的我曾感到很困惑,明明飯堂每星期的飯菜都會不同,但星期五卻永遠也是Fish and Chips呢? 原來這是有歷史的典故的。天主教徒傳統在星期五不吃肉,但這世界上「冇肉落肚唔安樂」的人何其多,所以一般也會用魚代替。雖然英國不再是天主教國家(說真的,也不再是個宗教國家),星期五吃魚的習慣卻流傳了下來。若你星期五晚到餐廳吃飯,即使吃的不是Fish… Continue reading

The Nightmares of Fire Alarms

中文版在此:http://www.justincheuk.com/?p=79 After many years of living in a boarding house environment, you tend to get used to most things that happen around you. School food. Laundry. Following the timetable. You either grew used… Continue reading

宿舍兩大慘案 下 尋找熱水的故事

今年搬到東北部的Durham,冬天果然特別冷。猶記得十月還沒有完結,這裡便下了第一次雪。那時候,我真的有被嚇到,心要未來的幾個月究竟要怎樣渡過。 果然冬天是個悲慘的季節。聽起來就像在寫咸豐年間的情書一樣。不過,在溫暖的咖啡店中,看着落地玻璃外的漫天大雪,細味一杯忌廉熱Mocha,甚至是來客士多啤梨雪糕,也是十分寫意的一種享受。 因為吃士多啤梨雪糕的時候,身體都很溫暖。 不過,在這個特別寒冷的冬天,在外面結霜,令人連睡床也離不開的天氣中,是另一類悲慘事件的溫床… 再次帶大家進入想像的世界:在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上學天,外面的氣溫在零度左右,是個除了寒冷還是寒冷的早上。

宿舍兩大慘案 上 火警鐘

渡過了X年的宿舍生活,我對於宿舍的生活方式都慢慢的習慣了。 不論是跟着時間表作息,捱學校的食物(大學的好了很多。感謝主。),還是用洗衣機之類的,若不是熟能生巧,便是早而麻木。 然而,有一樣東西是我從來也沒有辦法習慣的。即使我知道它總是會發生,但我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它嚇到。用五秒鐘靜下心神,再用接下來的十五分鐘發牢騷和投訴。 這個東西叫作火警鐘。 唉,相信很多人有同感吧? 試想像一下,在寒冷的一月,雪花紛飛的季節,晚上十二時多。電話打出負度的氣溫。你設法將房間裡所以有可能接觸到室外的部分全都關上,確保暖氣不會忽然熄掉,再拉來兩張被子,然後把以上程序重新檢查一次,肯定所有東西都沒有問題,才除除的準備進入夢鄉和周公見見面。 就在你剛把燈關上,鑽進溫暖的被窩裡之際,一陣刺耳而且震耳欲聾的聲音忽然大作,就像監獄有犯人越獄的那種聲音。這時,你心裡的潛意識在你的腦海中尖叫着「火」,本着小時候看了王喜和烈火雄心,便立時什麼都不想的衝了出門口。 就在衝出門口後的幾秒鐘,你忽然覺得事情好像不太對勁。若果這是一場真正的火災,那為何你會連一丁點兒燒焦了味道也聞不到。再看清楚,為何這幾位職員們還有空在談笑風生呢? 雖然耳邊的火警鐘聲還是一樣的吵耳,但你的腦海裡的擔心已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演習」兩字。 火警演習要離開大樓。這時候,你看看看己身上那件平平無奇的T-shirt,根本無力阻隔那一陣陣的寒風,立時想起一些四個字的短句。但這時候的你冷得連什麼也說不出,只好躲在朋友的附返採取企鵝的保暖戰術,心裡面繼續默默的詛咒着決定今天演習,或是導致警鐘響起的人。 但後來你才發現,原來你也不是最慘的人。每次演習,總有一位不幸人士正在洗澡,只好穿着浴袍,甚至圍着濕了的毛巾就「逃出」。 原來這次警鐘響起,只因一塊燒焦了的多士,當然也沒有傷亡。不過,若你剛好路過此處,大概會以為這是次嚴重的事故。因為,「僥倖逃出」的倖存者們大多衣衫不整,冷得發抖,就像身家財產(性命還在)都而在洪洪烈焰中付之一炬一般。 對,每次火警演習的慘況,縱然不能和真正的火警相比,但確實是各有各的悲慘。 啊,忘了沒說,以上的慘案還可以有以下兩個「變種」: 一。火警鐘失靈。有些時候,火警鐘會發脾氣。就像小朋友想要取得大人的注意一樣,有事沒事也在大叫。上個學期的某晚,火警鐘在晚上9至11時的兩個小時間,響了大概六次…話說在大學不理會火警演習是會被罰款的。所以,即使我完全肯定方圓X里內也沒有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還是要不情願的死落樓下。 二。一模一樣的情景,把時間調至凌晨2至7時間。不用多解釋了吧。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被火警鐘吵醒,是人生最不幸的事情之一。最麻煩的是6時多的火警鐘,在折騰了好一會以後已是7時,都不知道應不應該再回去睡。有時候,我總覺得這個時間段的火警鐘根本就是個無敵版的鬧鐘,是舍監的特別武器。 當然,經過了多次的試煉後,我已早有準備。睡覺的時候,我總會把一件外套和一對很容易就能穿上的鞋子放在當眼處,以便隨時逃亡之用。 你大概會問:既然演習這麼麻煩,不出去不就可以了嗎? 火警鐘,最忌的便是狼來了的心態。這種性命攸關的東西,我還是情願像白痴的跑出去一萬次,總好過那萬一被火焰生吞的機會。 還有。不出去要罰錢。 延伸閱讀尋找熱水的故事

這樣才算是下雪的嘛

大學第一個term懶了,沒怎麼在寫留學的事。以往每星期三寫一事的留學文章,是時候重出江湖了XD。因着大學更改了的時間表,搬到星期日再寫吧。 這週(應該是說,整個冬天)最熾熱的話題,當然就是和熱完全相對,雪花紛飛的季節。 上年下雪的時候,我在blog上提過:「昨天下了今年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細細的雪花落在肩上,在衣服上映出一點點的白。可是只過瞬間,它們便已溶掉,再也觸不到了。」 倫敦全年的雪量不多,下雪也像下雨一樣綿綿的,造就我寫出甚有詩意的這段。 但離開了和暖(?!)的倫敦向北去的我,發現以上的句子不能重用了。 因為﹣「細細的雪花?」 我們這裡只有漫天的暴風雪… 果然,這樣才算是下雪的嘛。時間flashback到剛回到大學的那一晚。從倫敦出發坐了不知多久火車的我,在火車站的大門外,看着美麗的月色,便慢慢的拖着行李回宿舍去。既然天色明朗,說省下幾鎊的的士錢走路回去好了。五分鐘後,我深深的後悔作了這個決定。 原因無他,就是一場大雪。一開始的時候,只要幾塊,像下雨一樣的雪向我身上打來。本來我也沒多在意。但隨着時間過去,雪下得愈來愈快,也愈來愈密,結果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行李箱拉回宿舍。 換作是以前的我,看到這個雪量,心中總要會心微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因為,這樣倫敦不太下雪,這樣的雪量大概是一年一遇。根據我過往的經驗,明天不用上學的機會高達八成。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我又後悔了。因為雪愈下愈大,一連好幾天都是不停的下。雪大得令人抬不起頭來。若是迎着雪而走的話,眼睛根本睜不開,頭頭上衣服上盡是白白的雪。像回來那天晚上的雪量,原來只是家常便飯。比那樣更大的暴風雪,單是上個星期也下了四次。 果然這裡是英格蘭東北,果然這樣才算是下雪的嘛。 既然雪量這麼恐佈,地上的積雪自然而然也很多,堆砌成一幅又一幅的美麗風景。然而,我卻不太有心情拿相機出去拍,一是太大雪懶得出去,二是Facebook內已有大量同學們拍下肯定比我拍得好的照片在瘋狂upload。 而且,下雪帶來的麻煩,是在下了雪以後才出現的。在融雪的時候,天氣會比下雪的時候感覺更寒冷,而且,地上滿是一堆堆半雪半水狀的物體,走起路時水花四濺十分狼狽。 最麻煩的是, 晚上天氣轉冷,讓本來正在溶的雪變成冰,將整個城市變成溜冰場。可是,和溜冰場不同是,這是一個山城。上星期上課時,要走上平常也是舉步維艱的山頭。那天我幾乎是用扶手把我自己拉上去的。下山的時候更搞笑:明明穿着登山鞋,但我基本上是滑下去的… 沒有跌倒,Great Success!正當我沾沾自喜的時候,自然就出事。在平地上一下失平衡,人便向後倒。幸好剛好拉住了自己。  果然這樣才算是下雪的嘛。

再別倫敦 再啟大學

歡樂的時光果真是過得特別快,距離聖誕節好像才過了個多星期,但今天我再次坐上北上的火車,回大學去。 The Shard, London Bridge, From London Bridge Station 回想起第一次坐火車北上,還記得那時七上八下的心情。雖然我對住在英國已是十分熟悉,但畢竟面對的是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城市,全新的朋友圈子,有點擔心總是正常的。那時的我連大學的校址也沒有去過,現在已懂走路回hall去。 這三個月,也許我只是在自己說服自己,但我倒覺得這個新地方頗適合我的。唯一真正有點不滿的,大概還是全國情況也好不了太多的天氣吧。 很高興這次回去的時候,會有一種「不知道有什麼在等著我呢」的正面感覺。以往在學校時,這種感覺只會在暑假過後,有點掛念朋友們的時候才會出現。果然,不再需要讀我不喜歡的科目(數學我說的就是你),整個人對讀書也變得正面了點。 世界上不開心的事情已經足夠多了,也用不著我自己增加更多。 回大學前在倫敦留了幾天。不但見到了一些久沒見面的朋友,還有機會像以往一樣到倫敦走走。幾天以來重新經過那些以往每月甚至每日總會到一兩次的地方,感覺怪怪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熟悉得來又有點陌生」吧。 Brockwell Park, Herne Hill 從住的地方到Brixton去吃Franco Manca的Pizza。以往拿着坐巴士免費的Oyster Card,當然是跳上巴士去。但不再是中學生的我自然不再有這樣的福利,但付單程車費坐幾個站又覺得很貴。所以就走路去了。走過去的這二十多分鐘,經過了許多坐巴士時會在眼前閃過的建築,現在卻終於看清楚它們的真面目。 Brockwell Park是我附近最大的公園,但我卻從沒有去過,只知道每年暑假的時候,都會運來機動遊戲,讓大朋友小朋友們一起盡興。那天因為想省點腳程,便走了進去,順道看一看這個經過了八年卻從沒有進去的地方。(好像把自己說成X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一樣…) 公園本身不算特別,但因入口是低地,前方的草坪覆蓋了地平線,恍如置身於無盡的草原之中。在太陽除除降下之際,風景還真不錯。想不到在人口密集的南倫敦,還會有這樣的一個公園。從來只在外面走過,或是坐巴士坐火車經過的我,真的不知道,原來這麼讓人感到舒服的地方只是近在咫尺。 快要走到另一端的出口時,忽然發現腳邊不遠的草坪上,居然有一道火車軌。路軌看起來只有六七吋闊。原來這裡在夏天(三至十月)要有窄軌的小火車在行走,雖然路程不是很長,但看來是個很過癮的活動。夏天再回來的時候要一定試一下。  Brockwell Park London SE24 0NGNational Rail: Herne Hill…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