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 February, 2012

永遠的遺憾 天氣

在英國,有兩樣事情永遠是打開話匣的必備法寶:一是運動,二是天氣。記得多年前的某統計,英國人平均一生花上好幾個星期的時間談論天氣。談天氣絕對是穩陣的選擇。畢竟英人喜歡的運動數之不盡,但英人喜歡的天氣只有一種:陽光,aka非英國天氣。 倫敦的天氣其實說差不差,雖然還是暗冷和潮濕,但已經是英國較和暖和較少下雨的城市。據BBC天氣網記載,倫敦的平均氣溫約在八至二十三度不等,全年的平均則是約十五度。另外,雖然一直有多雨的稱號,但它每年的總雨量其實比羅馬還要少。不過,真正在街上感受起來是另一回事。首先,倫敦並沒有所謂的雨季旱季,全年的下量十分平均卻雨勢不大,所以總是讓人有「外面一直在下雨」的感覺。在一個沒有屏風樓的城市,老的氣溫自然而然會更受風勢的影響。英國的位置剛好在大西洋旁,所以從海而來的風力十分強。有時候,天氣報告會指出氣溫,和實際感受到的溫度。月初下雪之際,理論上的氣溫度是負一度,但實際感覺卻是約負七度。所謂數據是騙人的,便是這個意思了。上面說了還只是倫敦的天氣。一般來說,英國愈西,愈北的地方愈寒冷,愈潮濕。我沒有報讀蘇格蘭的大學,說真的天氣還真是個理由。 曾看見Facebook的一個群組,爭取「10度以下不用上學」,我不禁莞爾,希望民建聯快點成功爭取本政策引入英國,那就會有大半年不用上學了! 說起天氣報告,英國的天氣報告確是個值得一看的奇觀。在香港,主持天氣報告的總是個養眼的美女,對本地天氣的形容惜字如金,搬出氣象學的名詞而從不解釋,悠閒的用一分多鐘播報世界各地的天氣概況。在英國,主持天氣報告的總是個氣象學家,對本地天氣的描述像是篇論文一樣長篇大論(但必定先說一句會不會下雨),再付上活動的天氣圖等,說話之快等同Rap歌手。一節新聞最少有兩節天氣(全國及本地),有時用上差不多五分鐘來報天氣。 經過這樣的新聞教導,英國人幾乎人人都是(自以為?)的氣象專家。然而,每人預測的問題只得一個:會出太陽嗎?雖然現在科技發達,用手機上網查閱天氣不是難事,但畢竟要預測頭上有沒有一片雲的難度如登天,所以「土法」仍然存在。特別是老一輩的人溝通時。不過,人人各有各的天氣預測。至此準繩度,就交由天決定了。 關於陽光,有一樣東西是可以肯定的:陽光總在英國以外的國家出現。每年夏天的時候,總會覺得街上遊客的比例急增。除了是遊客旺季外,還因為付得起的本地人都逃到外地去了。因廉航之故,要到西班牙或是意大利來個陽光與海灘的旅行實在太容易便宜了。要特別一點,還可以選擇加勒比海,東非和東南亞等充滿異國陽光的國度。要是在寒冬出發,那當然就是前往卡塔爾和南非等地的好機會了。這一架一架的飛機載着一群一群的遊客,到各地尋找他們失去的陽光,再把自己曬得像一塊黑炭般才回國。(這很少發生,更常見的是曬傷了)事實上,跟不少熱帶國家相反,曬得一身古銅色的肌膚在英國可是個身份象徵。本人在此建議香港推廣海灘旅遊業,招待這些專來曬曬的遊客。 不少人甚至有移民外國追遂陽光的心願。因為同在歐盟內,很多英人在退休後索性搬到南歐去享受。他們人數甚多,還有自己的社區,甚至還有以這些人為背景的電視劇!也有人為了陽光移民到澳洲紐西蘭去。 所以,我跟英國人聊天的時候,經常以「今天的天氣很好/差呢?」開始。 大約這就會有好幾分鐘的天氣討論了。要走跟英人相處尷尬的時候,不妨談談天氣,絕對會令你大開眼界。 跟天氣有關的事確實有很多,以前談過雪,看看以後會不會再寫吧。

香港人的身分

出門在外多年,一直都是以外國人的身份和本地人來打交道。所以,經常也會遇到一系列有關身份的問題。近來關於身份認同的言論隨着本土意識高漲而變得熱門,可是這些問題聽來簡單,卻不是這麼容易回答。 要介紹自己的時候,或是有人問我「你從那裡來?」的時候,我一般會說:「我是Justin,我從香港來。」這就可以避開有關國籍的問題,使在座的朋友們都不會尷尬。英國人是個強調共融和寬容的民族(最少在表面上)。特別是住在移民眾多區域的人(例如倫敦和約克郡等),他們早也習慣以出生地代替國籍來回答以上的問題。畢竟對很多移民來說,特別是在這裡出生的朋友,他們已經視英國為自己的祖國了。 另一常見的問題是廣東話和普通話的分別。很多朋友以為,廣東話和普通話是同一種語言,只是口音用詞不同罷了。我通常用西班牙作例子解釋:全國都用一個區域的語言來溝通(卡斯蒂利亞和北京),但某些區域仍然使用自己的語言(巴期克語,加泰羅尼亞語等)。但兩種語言是不互通的。於是他們便會覺得香港人好厲害,生來便會三種語言。「可是曾經有人問我:「你說香港像巴斯克人,那巴斯克人想從西班牙獨立,你們也想從中國獨立嗎?」我不敢代表「香港人」說話,只好幽默一句:掌權的可是共產黨。 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分別也是常見的問題。我有一個準備到劍橋讀中文,懂日文的朋友,可是他發現古代文獻中的字和他能看懂的字不同,便來請教。於是我便認真解釋說,簡體字是中共為了消除文盲而創造出來的。「我比較喜歡簡體字,因為有很多和日文漢字相近,對我來說較容易。簡體字參考了日文嗎?」這我不知道,只好幽默一句:掌權的可是共產黨。但我知道的是,如同1984,字的簡化,透過名與義的分離,可以巧妙地改變名字的原意。 「香港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是的。可是他們很困惑,香港和中國的護照不同,文化不同,甚至連奧運代表隊和足球聯賽也不同 。「既然是這樣,那為什麼還要在一起?合則來不合則去。就像德國和奧地利那樣。」我不懂回答,只好幽默一句:掌權的可是共產黨。 自己是個歷史學生,讀的正好是愛爾蘭的獨立史。那時的英國人逼愛爾蘭人說英語,大饑荒的時候「故意」讓愛爾蘭人餓死(用引號是因為歷史上有爭議,但那時的愛爾蘭人是這樣認為的),最後愛爾蘭人群起反抗英國統治,最後脫離獨立。我不禁想,英國人沒有逼我們說英語,我們反而可以說中文;我們是社會保障,甚至公屋都是港英年代的產物。我們沒有群起反抗英國統治,可最後還是脫離了。為什麼會這樣,我不懂回答,只好幽默自娛一句:掌權的可是共產黨。 英國畢竟是前宗主國,很多人都到過香港。特別是跟老一輩的人士溝通的時候,他們大多都有親戚朋友到香港工作過。因此,他們還是有留意香港的新聞。就像近來的「唐宮門」連BBC等外國媒體都有報導,實在是本市之「光」。做義工的時候遇到一位老人,知道我是香港人後,便想問一下我對唐生的看法。我說,不論民意如何,他當選是板上釘釘的事。聽後他有點不解的問我:「可現時香港不是共產黨的嗎?原來你們還可以投票?」原來連YES OR NO的問題也這麼難答。 我再次不懂回答,今次連幽默一句也沒有,只好苦笑。 上週留學指南:沒有上網=世界未日?

BigBang 《Blue》

今天回家後,第一時間便是上網上Youtube,在看萬眾期待BigBang的新曲Blue的MV。2011年對BigBang來說可是麻煩眾多的一年,可是,這些問題對他們的人氣幾乎一點影響也沒有。這首新歌承襲BigBang獨有的曲風,再次確定他們在我心中Kpop組合第一的地位。本文最後有歌曲的MV和小弟翻譯的中文歌詞。 第一首接觸他們的歌曲應該是《거짓말》(謊言)。介紹這首歌給我的居然是在迦納人。因他喜歡Hip-Hop的歌曲,跟他同房的韓國人便把BigBang的歌介紹給他,最後再傳到我這裡去。這樣去算得上是宿舍中的文代共融吧? 一直都很喜歡BigBang創作的音樂,這樣的曲風確是我的最愛,縱然我對音樂的認識實在不多。一開始的鋼琴背景旋律,襯托着Acoustic結他的和Disco式的的混音電子主旋律和節拍,配合着Bigbang五個成員標誌性的和音,便能創造複雜的的情感,或是有點淡淡的哀愁,如同《Haru Haru》、《Love Song》、《Cafe》一樣;或是明快節奏感強勁的夜店旋律,例如《Last Farewell》和《Tonight》。說實在的,除了IU,Kpop樂壇中真正喜愛的就只有他們了。跟很多韓國的團體不一樣(特別是男團),他們不是一個以舞台表演取勝的組合,他們能只靠歌曲贏得眾人的喜愛。 說回今次的單曲《Blue》。從歌詞,和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取景來看,Blue一詞應是解作藍調吧?歌詞描述的是一個只有後悔和憂傷,沒有結果的愛情故事。 這和藍調這種專用來描寫憂鬱情緒的曲種倒是一絕。在沒有希望,沒有出路的情況下,只好一個人望着天空,望着沒有施捨那怕一點憐憫的城市,望着幻想中的他,低聲唱着藍調抒發心意。明知道不會發生,卻每天等待着她的回歸,重回以往的。 MV就是個每個成員獨自尋找慰藉的記錄。他們甚至沒有任何交流。各人重遊以往遇見那位女生的地點,重做她做過的事,在城市的那些冰冷角落持尋那一絲熟悉的溫暖,一點甜淡的回憶。透過G-Dragon和TOP的口述說那一段段往事。更何況,也許這幾段感情都是單向的無疾而終。除了太陽的一個鏡頭外(個人認為那只是他想像的投射),五人都沒有和那女孩一起的鏡頭。甚至,那女孩代表的可能不只是逝去的愛情,還是一切一切已過去的事。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十分YG的MV。同樣用了外國模特,和平時一樣用上的慢鏡等。調色讓人有種哀傷的感覺。跟其他的公司不同,舞蹈不是重點:這首歌根本沒有。 以下是是MV及韓文和中文歌詞。我不諳韓語,下面的中文是我從英文翻過來的。Disclaimer: The original lyrics below come from http://latestvideolyrics.blogspot.com/2012/02/big-bang-blue-lyrics.html, I have only translated those into Chinese. Kyeou-ri ka-go bomi chajaojyo urin shideul-ko 在冬春之間之際Keuri-um so-ge… Continue reading

潮流 復古 Camden Market

倫敦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市場,裡面售賣的東西從名牌服飾到古怪的古董和新鮮的蔬果都有,來英國旅行的時候一定不能錯過。著名的集市有好幾個,其中以在Camden(台譯肯頓)區的一群市集為首。Camden特以其龐克前衛風而著名,不過也有很多別樹一格的小店,總的來說是個受年輕人喜愛的市場。 在運河還是樣重要的交通設施的時候,剛好位於倫敦至伯明翰之間的運河上的Camden正好是個貨運樞紐。除了運河的水闡和駁船外,能看到的只是一個個毫無特色的倉庫。後來,運河運輸被公路取代,Camden一帶的倉庫也被丟空。直到70年代,幾個年輕人在這些倉庫創建了第一個市集﹣Camden Lock Market(肯頓水閘市場)。早期的市集以售賣手工藝品為主。後來因日開露天攤販可於星期日營業,這一帶的市場愈開愈多,售賣的東西也愈見多元化。到了現在,除了Lock Market以外,Camden還有幾個不同的市場: Stables Market:在鐵路高架橋上的拱門之下便是最大的Stables Market。裡面混合著室內和室外的商店和攤位。主要出售家居用品、衣服、手工藝品和古董等。 Camden Lock Village:在運河旁的市集,一座座的小屋可供尋寶 此外還有規模較小的Buck Street Market:一個專賣衣服的露天市集,和Inverness Street: 一個賣食品的市場。 只是市場的範圍真的很大,算上今次一共三次才算是把所有東西都看過一遍。慢慢走的話,要在這裡待上老半天再容易不過。 離開Camden Town地鐵站後各右轉直走便是市集的地界,可是到市集去的道路也非常值得一看。因為這裡也是龐客族購買行頭的天堂,在地鐵裡就已經可以看到許多奇裝異服的年輕人出沒了。路的兩旁盡是新奇的配備,像是不同的銀器,炫目的外套,Dr. Martens的皮靴等。店員也一個比一個潮,粉紅色頭髮、刺蝟頭,無奇不有。總的來說就是個前衛新潮的地帶。 剛到Camden的時候是午飯時間,而市集裡面的林林總總的餐廳和小食攤正好是餵飽五臟廟的上佳方法。三大市場都有各自的食物攤位,裡面集合世界各地的食物,選擇多得讓人患上選擇困難症,例如有中國菜、泰國菜、咖哩、意大利菜、中東食品和加勒比海菜等應有盡有。在市場內吃飯算是便宜:六鎊左右便有。今天正想試試一些從沒有吃過的東西,在Lock Market裡面找到一檔南非菜,專吃「野味」漢堡的攤檔,攤主卻是個操西班牙語的年輕人。經過一輪討論後,決定試試班馬漢堡。真正是從沒吃過了吧? 班馬肉沒有想像中的羶味,只是很肉出奇的鮮美,口感吃起來像在牛肉,作為漢堡包的餡料再好不過。不幸的是天氣不佳,食物冷卻得很快。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再試呢? 吃飽後便向的商店和攤檔進發。位於古老的磚造倉庫內,裡面的店鋪確是別有洞天:那些老舊昏暗的磚房讓這個倫敦最前衛的市集增添幾幾分神秘的魔法色彩。事實上,Stable Market外的拱形大門就像一條時光隧道,回到以往的英國。市集內有很有濃濃英國復古味的的東西,例如書籍,行李箱和和傢俱等。不少店鋪所以房子都還保有那種木頭舊舊的感覺,裡面的東西也像是在呼應這棟舊房子一樣,除了古董杯盤和書籍以外,連打字機都可以看到,看起來還像是哈利波特的場景一樣。要是有時間了話在小店裡慢慢翻也許可以挖到不少寶藏呢。 外面突然下起滂沱大雨,所以放棄了室外的幾個市場,從而花了更多時間在有蓋的Lock Market 和Stable Market裡面。經過一輪亂走,找到了一間專賣玩具的小店,裡面賣着所有能在上課上班時解悶的東東,還是一些古早的玩具,例如是萬花筒等。不過,最吸引我的卻是一本叫Work Pastime的小書:設計得像是一本月曆,上面列出了一個個上班時無聊能做的事情,比如是公司網球等,全部都白痴得不可思議,卻非常好笑。另外少不了的當然還是繼續吃吃吃,我在一堆售賣黎巴嫩食品的店子中找到一間很便宜的冬甩店,只需兩鎊半便能買到六個美味的冬甩。 最後,市場有許多個性化的商店,喜歡與眾不同就要去看看。特別是售賣T恤的攤檔,大多都是自己設計的,設計多得驚人。要是不想撞衫的話,這裡的衣服將是上佳的選擇。 因天氣仍然不佳(雖然英國其實時常這樣),沒在Camden吃晚餐便離開了。跟其他市集不同,Camden的市集也在週中營業,不過週末還是最熟鬧的。來倫敦的話,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奇特的市場呢。 要去Camden的話,最簡單的方法是坐北線(Northern… Continue reading

沒有上網=世界末日?

毫無疑問地,隨着互聯網的發展一日千里,電腦和生活已經是息息相關。不論是做功課(又或統稱正經事),消閒娛樂,甚至是購物等的活動都在網上進行,可見互聯網的重要性。如果某天上網忽然失靈,對世界會有什麼影響呢? 這個問題絕對是近年的事。還記得,剛來英國的時候,學校連無線網絡也沒有。 在那個十一二歲的小朋友沒有Iphone,Ipad,也沒有Facebook,Youtube的年代,上網對我用處還停留在「圖書館」的階段:需要的時候才進去找資料。平時雖然有部小小的筆電,但主要用途不外乎作做功課和玩電腦遊戲之用。可「那些年」也是Xanga和MSN的年代,於是宿舍電腦室內用線連上網的幾部電腦的控制權便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房間內是不能上網,所以幾十人都搶着那五六部電腦。每天到飯堂吃過那不甚了了的晚飯以後,便是「會戰」的開始:回宿舍的幾百米路段變成奧運主場館一樣的跑道,為的便是搶先在別人以前登入並佔據其中一部電腦。當然,正所謂守業比創業艱難,打回來的江山自然需要全天候的監視保護。在Frape成為一種潮流以前,最正常的攻擊是用Email做同樣事情,或是直接把你從系統登出。 經過多年努力,後來終於爭取到無線和有線網絡的覆蓋。(不知用不用多謝民建聯成功爭取呢?)從此,這場血腥的戰爭便成為歷史,後來連電腦室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和學校網絡以及宿舍的路由器之間的角力。 基於某些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理由,宿舍的Router經常用不到。初初有上網的第一年,我剛好住在距Router較遠的房間,剛好是可以連上網,卻沒有連線能力的位置,實在令人冒火三丈。更何況無線網絡這回事向來就不太穩定,經常也出現連不上的情況。上不到網的那幾天宿舍中總會被沉重的氣氛濃罩,大家的心情都會因為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不能上網就好像沒飯開一樣,幾可成為革命的導火線... 基於眾所周知的原由,學校當然有對上網採取不同的限制措施。例如,五時前上不了Facebook 和 Youtube等十分常用的網站,和晚上十二時後上不到網等。因為要透過一個代理伺服器接上網路,很多的網上遊戲, 甚至連Whatsapp也用不到,確是一件麻煩至極的事。不過,既然連受全天候嚴謹「保護」的中國防火長城都能被翻牆,這個世界是沒有不可能的。例如,當學校忘記了啟動伺服器的時候... PS本來本週的題目不是上網。只是學校忽然重啟了伺服器,導致宿舍大亂!不少朋友們因沒有機打而變得臉如死灰,活像第一天進戒毒所一樣... 上週留學指南:你懂用Self Check-Out嗎?

下雪遲報

在過去的一個星期,西歐受到了近年來最大的冷峰吹襲。看到新聞報導,歐洲不少城市天氣嚴寒,連羅馬也下了雪。遠在北方的英國當然不能倖免,很多地方的氣溫更跌至零下十五度。看報紙說,這裡就像是重新進入冰河時期一般,用上很多的篇幅報導各地被雪覆蓋的情況。看照片起來,確是有《明日之後》後式災難降臨的感覺。 事實上,倫敦的情況不算嚴重,只是這個城市對雪的應變能力只可以用極差來形容。例如,上星期下雪期間,歐洲其中一個最大的機場﹣倫敦希斯魯機場有近半的航班需要延期或取消,因有影響到飛往香港的航班,所以連YAHOO新聞也有報導。可是, 導致這些延誤的雪,只是大約兩吋厚...試想如果兩吋的雪就可以癱瘓空中交通,那也許一丁點兒的雪便會弄停火車和巴士,那就可以不用上學了... 上星期的第一場大雪下在星期六晚上。 根據天氣報告,下午開始會有大雪,可是早上看起來天氣還不錯。一直去到四五點鐘,雪也沒有下,所以我就照常到了Brixton吃飯和買菜。氣溫漸變嚴寒的零下四五度:雖然不是西伯利亞式的冷,但對倫敦這個平常不太寒冷的城市來就已是很誇張的情況。 晚飯去了一間多次經過卻從沒有進過的漢堡飽店,名叫Honest Burger。 不幸的是,店裡面已經沒有位了,只好坐在外面去抵受寒風的侵襲。店員十分細心,甚至還請我喝了杯暖暖的Mull Wine,果然是間誠實的店呢!一場來到,自然叫了鎮店名牌的Honest Burger。漢堡飽本身看起來有點小,不過牛肉和野菜的配搭恰到好處,而薯條更是個驚喜,值得一試。 就在結賬後的一瞬間,雪就開始下了。從店子外看出去,一片片的雪花靜靜的,在街燈的映照下一點點的落下,確是十分浪漫的情景,可惜身邊陪着我的只是一個超市的膠袋。只好拿出IPOD來,選上一直以來都十分喜歡那一首歌,第一次感受歌中的意境,微笑着回家。 雪花紛飛的季節與平時交錯而過 即使交織在人群裡 卻也同時望著相同的天空 被寒風如此吹著 卻以近乎相同的樣子結霜 我完全不清楚妳的一切 但我仍會在一億人群中找到妳 即使沒有證據 我仍是認真地這樣想著 連些許的小爭吵都沒發生過 也無法生活在相同的時間裡 如果無法變得坦率點 那麼歡喜和悲傷也只是虛幻 雪花啊 心都被染白的話 還能一起分享兩個人的孤單嗎 我將耳朵貼在妳的心房上 傾聽那聲音的深處 好希望下雪 接著與妳再度邂逅 想明白彼此 輕撫著妳的臉蛋的我… Continue reading

你懂用Self Check-Out嗎?

星期三的留學系列再度回歸!在寒冷的冬天,思緒總是不能離開「食」這個字。但是,在暴飲暴食的情況下,總要到超市去補充的。今天便說說一些關於英國超市的事。 http://lancastria.net/blog/wp-content/uploads/2011/07/uk_supermarkets_lancastria.gif  (英國最大的幾間超市都在此了) 跟香港和世界大部分的城市一樣,英國的超市市場同樣也是大公司間的競爭。不同的是,比起香港兩大超市的壟斷,英國的市場最少擁有更多競爭的公司。對於普通人來說,去超市還是會選擇最方便最就腳的一間吧。 距離我校最近的是全英最大的TESCO。可是那間店子實在跟我一般想像中的「超市」形象格格不入:說穿了,店鋪面積很小,稱作便利店會更適合。英國確實沒有像是7﹣11般只經營便利店的連鎖,只有獨立的雜貨店(一般稱作Corner Shop,因多建在街角)和超市的縮水版。這些店子雖小卻五臟俱全。不論是肉類,蔬菜還是零食等的食品應有盡有。 可是,便利店般的店鋪總不可能把所有種類的貨品都塞進去。有時候想找些較專門的東西,例如是某個品牌的罐頭,那就需要到更大型的超市去。我校附近有一間在市內來說異常巨大的Sainsbury’s,是在美國電影的市郊場面會見到的,從一邊盡頭看不見另一邊盡頭的那種超市。我是來了幾年以後,某次要替人買生日蛋榚時才首次造訪。那時候,我還真比店鋪的大小嚇了一跳呢。據聞超市以往是能坐萬人的球場,後來球隊陷入財政危機,於是逼不得已把球場的地賣給超市公司。我是坐巴士去這間超市的。事實上,該路線可就是專為方便人買東西而設的,巴士的路線牌上甚至寫上了Sainsbury的字樣。不知這樣算不算「官商勾結」呢? 接下來說說付款的程序。也許看到這裡,你會覺得我是個白痴。在超市買東西不就是排隊過機付款嗎?我不是說笑。如果你用的是普通的人手Check-Out,那當然不用教。可是,英國我超市多數都有所謂的自助Check-Out,而要搞清楚它們的運作方法似乎比上登天更難。至少,在你趕時間的時候,前面的那位仁兄/小姐總是個不懂操作的人。這等連數碼港也沒有的科技也許真是太高深了。 這是部自稱可以用所有方法付款,而使購物更快捷的機器。不過,很多時候它只會令你看起來像是個很蠢的人。要用這部機,首先要把購買的東西都掃瞄進機器內。不過,沒標記的東西(例如上圖的水果),你只可在電腦內找想要的東西,再填上重量等,機器才會放行。可是量重量卻是機器常出錯的位置,有時候即便什麼也沒做,機器同樣會大叫「Need Assistence!」,好像這裡是戰場一樣... 另一個經常出問題的地方是購物袋。在英國,法律上購物袋是不用征稅的。不過,一些超市的購物袋還是要付費,錢會捐到和環保有關的慈善機構。所以,我有自備購物袋的集慣。可是,要在自助機器上用它是件苦差。如果你沒把它準確地放到上圖Bagging Area (放袋區?)內的話,機器又會嘈音大作要求支援。這時看到一面走過來一面搖頭的超市員工,就會覺得自己很白痴。 和香港一樣,這邊的超市同樣經常標示減價優惠以吸引顧客。不過,英國的廣告要比香港直接得多。有時候打開電視,會看到ASDA的廣告。一個個普通的棒形圖,說的是:本星期,我們有600件貨品比TESCO便宜!450件比Morrisons便宜... 事實上,英國的超市以西歐的生活水平來說確是十分便宜。一支兩公升的汽水,公價是1英鎊。更何況,還有專以平價來招徠的超市,例如我經常去的ICELAND。(和冰島沒有關係!有次有人問我食物從何來,我回答ICEAND,他還真以為是北歐島國)那是一個只賣冰鮮食品的超市,可是價格卻低得驚人:例如有一英鎊一人份的微波爐晚餐,二英鎊一整盒漢堡等等,都是我這種「飢不擇食」的人的福音呢。我甚至還有ICELAND 的積分卡... 上週留學指南:LET IT SNOW!

留學指南目錄

這一頁專為收集與英國留學有關的文章而開設,以供各位參考。人在外多年,或多或少都對這個國家這個城市有點認識,希望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只是在倫敦讀了多年男校的普通男生,再多加在Durham的差不多一年,認識的英國十分片面。所以,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或是覺得我講的有共鳴,甚至覺得我說的都是一派胡言,請不妨在下面留言:我不確定我能提供任何幫助,但在我知道的範圍內定必盡量解答。 為什麼要來外國讀書? 讀書篇: 在英國的中文考試是怎樣的呢? 我讀西班牙語的故事 <英國大學> Freshers Week 點算? 交通類的文章: 倫敦旅遊和住宿都會用上的地鐵和巴士 史上最麻煩的Rail Replacement Bus 和食有關: 英國學校的膳食到底是怎麼樣的水準? 為了「應付」這樣的膳食,宿生究竟有什麼對策? 叫Chinese Takeaway 自製即食麵   去Chinatown吃飯? 你懂用超市的Self Check-Out嗎?  英國料理 Fish and Chips Sunday Roast 在宿舍的生活篇: 為什麼人人期待下雪?2013北國的雪又有多嚴重? 如果你很難入睡,會有怎樣的慘況?  上網到底有何重要?… Continue reading

再遊科學館﹣倫敦篇

考試已完,遊記又可以重出江湖了!週末和正哥二人聚舊,正好需要一個暖和的地方一面吹水一面遊覽。本着不久前到過香港科學館,便決定到倫敦的科學館看看。(說起來,去同類型的地點,格拉斯哥是第一,有空的話應該會寫?) 科學館「創建於1857年,保存並陳列有關在自然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據有意義和對現代科技研究和探索也舉有意義的實物。(維基中文)」正如上面所就,裡面存放了很多在科學的不同範疇上舉足輕重的實物原件,就是連我這種對理科一竅不通的人也知道的東西,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展區。因時間關係,今次把參觀的主力放在較有興趣的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Launchpad和Flight三個展區上。光是走這三個區便用了足足半天,可見博物館之寬敞。

LET IT SNOW!

昨天下了今年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細細的雪花落在肩上,在衣服上映出一點點的白。可是只過瞬間,它們便已溶掉,再也觸不到了。 相信的英國的留學生們都十分期待下雪的。除了漂亮的風景外,不用上學也是在重要的理由。在倫敦,下雪的機會不多(據地理科同學所說是受海洋氣流影響),所以每次見對也特別喜歡,特別珍惜。 就像香港人「8號風暴 在早會我禱告」一樣,每年嚴寒的時分,大家忽然會對明天的天氣很有興趣,會特別上網查證。大家總是靠在窗邊,不時就向窗外的風景看看,心裡暗暗寄望着地上的不是結霜,而是雪堆。我們總會希望烏雲密怖,期盼着片片雪花的降臨。 到了明早,起床後先做的不是刷牙不是更衣,而是看窗外(希望有)的雪景。假若屋外下着漫天的大雪,屋裡肯定會是瘋狂慶祝的氣氛,更要馬上在宿舍巡遊一圈,對還在睡夢上的朋友報這個大喜的訊息(笑)。縱然,有雪並不等於不用上學,正如在香港滂沱大雨也可以是黃色暴雨訊號一樣。 跟香港要等教育局定斷不同,英國的學校太多可以自由決定會否繼續授課。現在,學校會在網上宣佈(所以那時候校網的連線必定十分繁忙)。不過,在科技進步以前,我們會透過火車和巴士的運行狀況也估計。只要這兩樣工具停駛或是嚴重延誤,要上學的機會便會銳減。英國的鐵路本來的運行狀況也不好(可見有關坐地鐵的一文),如果下雪的話,情況只會更差。 假若真的宣怖了不用上學,那這偶然的假期會怎樣渡過呢?大體來說,有以下幾類的事: 第一便是好好的享受一下周圍都被雪蓋着的壯麗景色。當然是相機出動的時間。撐着一把傘,把相機放在木桌上,拍宿舍後園,沒人踏過的雪連綿的畫面。 又或者到外面,看看平時常常經過的區域被雪蓋着的樣子。由於交通工具停駛,所以去不了太遠,只能到超市買點東西。可是沿路平日平平無奇的景觀都會因雪的點綴而升格成值得拍下來的畫面。例如是附近的公園,幾張木椅和大樹都因有了雪而變得漂亮。 第二當然是拿雪來玩!堆雪人這種東西就不多談了,最刺激的當然是打雪仗!試想像,在一個鋪滿雪的平原上,兩宿舍,每邊幾十人相對怒目而視。直到某人沉不住氣向對面擲了一個雪球(還要不中),然後立時演變成瘋狂的雪球大戰!幾十人互相攻擊,有時還用上欖球技術把人整個丟到雪中,又或是特意瞄準把雪掃進衣服,然後看人冷得忍不住問候別人幾句等等,大家總是樂此不疲。除非,你是 1 VS 100 的 1。(有試過一個人被後面數十人追而亡命逃跑嗎?) 我還試過被堆在雪下。跟在沙灘上用沙堆人的原理一樣,只是物料換成了雪。在裡面數分鐘而冷得直打哆嗦,可是卻很好玩(PS此項目需家長陪同,小朋友千萬不要試!) 第三件事就和平時一樣,各自各玩樂。反正出去是不成的了,不如跟大家連線打機打個痛快。因為下雪飯堂的人沒上班,所以這也代表了有Takeaway吃(假設它們有開店)。 最後,則是競猜明天也不用上學的機率。我認了,我還是個對放假貪得無厭的人。下雪天的話題總是離不開「還在下嗎?」「融雪了沒有?」「火車還在停?」等等。每人各自搬出自己的一套理論,希望儘量說服自己明天也是假期。某年的星期日晚開始下大雪(之後停過一會),然後星期一再下了少許。我在星期日一兩晚都「分析」說明天要上學,結果兩天也不用...發現擁有烏鴉嘴能力的我趕忙再「預言」星期三會上學,結果不幸命中... 當然,下雪其實不是完全的好事,想想要鏟雪這一個問題。更何況,低溫是個大殺手。不過,在這一刻的我仍然有暗自希望,一片片的雪花會再出現。即做今天是難得的冬日,萬里無雲放晴天。 上週留學指南:在英國慶祝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