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 Lifestyle

聖誕季節 — 何時開始?

在這陽光日漸衰退的十月後旬,英國人的注意力,漸漸但肯定的,從生活日常,轉移到聖誕節之上。因為聖誕在歐洲社會中,依然是最重要的節日而沒有之一;尤其帶有像農歷新年般一家團聚的信息含意。 學生們在想聖誕假期禮物;在公司則在安排聖誕派對/應酬,誰人何時消失,某誰在加勒比海還是岜里島渡假,瘋狂Instagram羨煞旁人等等。 然而聖誕這「季」節,到底是什麼時候起始的呢?本日來探討。 首先這命題,理論上有個正解,畢竟聖誕是個基督教節日(嗯,有研究說聖誕其實是個異教節),答案自然從聖經中尋。西方的基督教派有Advent這節日,字義是「來臨」,自然就是期待耶穌誕生的節日了。2019年的Advent在12月1日開始,至平安夜結束。在Advent間,教堂會點不同的蠟燭,掛聖誕樹也是Advent源來的傳統。 在這世代,跟隨Advent時間表的人不多。現在聖誕的「非官方」的起點,是11月1日,可能是因為萬聖節剛過,又可能是因為夏令時間結束了,四時多就日落,每日盡是淒慘的黑冷(和英國目前的狀態「相映成趣」),讓人只想聯想白色聖誕和聖誕老人發發夢。基本一到11月,全國都像過度興奮小朋友一般,買禮物吃朱古力。 我有一兩個12月前聽到聖誕歌便會發燥的朋友,不高興的原因不是反宗教而是反消費主義。聖誕是每年最大的購物季,於是不難想像的是,店家每年賣聖誕商品或是大減價的日子愈來愈早,就像賣月餅一般,有時端午節也未過便有售。本年某時裝連鎖,十月初開始賣聖誕毛衣。 嗯,就像某重要性是零部落格一樣,聖誕文章搶閘出場。 倫敦橋附近的Hay’s Galleria有家店叫The Christmas Shop,自稱是首都唯一全年365日均是聖誕的店鋪,任何時間天氣都是冬日嘉年華。以目前的消費主義來看,這大概是未來—有點像All Day Breakfast一樣⋯⋯

照常營業的英國人

英國,縱然在風雨交加的大時代中,有時候卻可愛得很。依敝部落格一貫作風,本日特地想談點鐵路「趣聞」(呃,至少我覺得是趣聞),因於其中能看出一點英國人的端倪。 英國鐵路運營不佳,早是不爭的事實。作為世界第一個(換句話說是最舊)的鐵路網,再配上長年的低投資和近年間忽然爆棚的使用率,又怎會得出一個穩定可靠的系統呢。 上下班時列車延誤取消,已被正常化的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鐵路事故是英國人(除天氣外)最喜歡埋怨的事情;然而英國人對此的出奇的有耐性:抬頭看時間表顯示延誤,再回頭望望等候的人群,最常見到的反應,是零反應:大家繼續的玩手機,看免費報,活像沒事發生一樣,完全貫徹Keep Calm and Carry On的精神。 當然,埋怨了也沒用。負面點看,英國人「繼續前進」,亦有點對事漠不關心的無力感。若要找一個詞去籠統的形容英國人,可能是apathetic「無動於衷」—Keep Calm and Carry On,於是確實的進步就經常的被放棄了。 又拿鐵路作例子,你可能有聽過Crossrail,一條將貫穿倫敦東西的新路線,完工時間將延遲兩年… 呃,就繼續逼逼沒有冷氣的Central Line吧;地鐵到現在還是沒手機網路?呃,那就看看書吧,又用此作不回應朋友的籍口。 嗯。鐵路硬件如此不濟,在漏洞如此多時要先救哪一樣?嗯,是大興土木的建設扶手電梯和升降機。 嗯,英國,大概擁有世上最不適合傷健人士的城市。中世紀的石板街道,加上十九世紀設計,周圍都是樓梯的公共交通,輪椅和嬰兒車,在倫敦基本是走不動的。(地鐵圖上要特別注明,哪站有升降機。) 同樣的,在此設備不足的國度,英國人同樣有點可愛的補足。若你和你的嬰兒車站在樓梯邊,若你是個找位子的傷健人士,等自告奮勇來幫手/讓座的時間大概用秒計。 英國人平生最大的恐懼,大概忘記讓座;比此更恐怖的,就只有錯認孕婦而讓座不成… 所以地鐵有售「請讓座給我」和「Baby on Board」的䌝章。

My Favourite Towns of Britain – Lerwick

The Shetland islands are the northernmost archipelago of the British Isles; and although several villages lie further to the north, Lerwick is by far the largest settlement. As such, it is home to the a lot of northernmost facilities in the U.K.: from department stores to industrial estates, from bus stations to Chinese restaurants. It does make touring the unremarkable bits of town all that more interesting. If anything, it’s nice to be able to brag.

St. George’s Day – 聖佐治日. 何謂English的意義

自問了解英國傳統,但老實說我也忘了本日是聖佐治日。為何聖佐治日的慶祝活動這麼克制,是個錯綜複雜的文化政治命題

Postcards from Orkney (2)

I soldier on in the Orkneys. Today, for a couple of history lesson. The Harbour at St. Margaret’s Hope, South Ronaldsay //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I arrived on South Ronaldsay by bus, it being the southernmost… Continue reading

英國留學-有咩唔使帶? (都市日報專欄)

(於都市日報專欄的文章,在此貼堂記錄) To bring or not to bring? That is the question. 經驗告訴我,這問題的答案,幾乎永遠都是「Not to bring」— 用不著的東西帶得太多,搬運辛苦之餘,還需另覓地方安置。 留學不是南極探險。這是個已發展而且高度城市化的國家,日常生活需用到的東西絕對買得到,還可能更便宜。 再者,英國近年接收的東亞留學生多如天上繁星,連帶的配套設施因此完善。大學城總會有東方超市和餐館。若你到的是熱門的留學點,那不單是「中餐」,你幾乎還可在川粵日本菜間做選擇,再一杯珍珠奶茶外賣回家。不相信的話,我誠邀閣下到劍橋一趟。 以下就列出8樣不用在香港買過來的東西: 1. 家用電器 畢竟英國人的家中有空間放,英國家用品的選擇要比香港多得多,精美得多,還有可能更便宜。家母每次去英國,總會去逛逛家用品店,原因也是這般。 留學生例牌要用的電器,上網找找,在超市網站的基本版電飯煲£10-20就能送來,連唐人街也不用去,不過有說英版煮來的飯不同。其他的只需從「上手」留學生買:因沒人打算搬迷你雪櫃回家的,所以肯定是跳樓價。 另外,大學舍堂的公用廚房中總有熱水煲、雪櫃和微波爐。誰叫這是個愛喝茶的國度呢。不過,公用雪櫃自然有它的壞處:不翼而飛的牛奶… 2. 廚具/餐具 學自己煮飯是本地生到大學必經的步驟,看準此商機的商家很多。家用品店會有一套幾十件,由鍋到煲再到刀叉碗碟一套準備妥當,整箱搬回家就可以了。廚具實在不用買太貴的,因為即使他們是米芝蓮餐廳的級數,廚具們能在你未來X年的虐待中全身而退的可能性,無限接近零。 就假設它們完好無損吧:你會帶隻鑊回家嗎? 3. 床單被鋪 某朋友是非自己床單就睡得不安樂的。但除非如此,床單被鋪會是佔行李箱空間最大的物件之二。這類冬天向的家品,就不要在熱帶國家買,然後帶去寒帶了。因為被褥大得連本地生也難搬,不少大學甚至有賣被褥。只是我買的質素不怎麼樣,還是到家庭用品店買,或是上網訂購好了。 4. 變壓器

不列顛・最後邊疆記(1) — 高地隱世城堡 Dunrobin

2018初夏,乘著有點瘋狂的藍天白雲,從倫敦一路向北,穿過北英格蘭、愛丁堡、高地、尼斯湖。還是未夠北。

英國大學環境談(4) — 倫敦最重要?

到英國讀大學,是否非倫敦不去? 誠然,倫敦為英國的絕對核心,國內明顯的領頭羊,也是真正的國際大都會。套用現代「人生經驗先行」的邏輯,若來英國數年卻連大笨鐘也沒到過,好像有點浪費。 然而,這並不代表倫敦就是你必去的地方。 倫敦是英國最大城市,專欄前述大城市的考量不但適用,而且更為極端。財政問題是第一:要享受所有的好處,自然有它的代價:論市中心地段的學生住宿,月租£800起跳的還只是最基本的四面牆房間;倫敦以外的生活住宿相比很分划算:Newcastle河邊有露台的全新單位,月租不過£450($4,359)。 要在倫敦讀大學,住不起中心昂貴地段,就只好搬到近郊去。這事實上比喻上的疏離,是倫敦大學生最常遇到的問題:理論上二十分鐘,實質上難預算的地鐵車程;沒有住在左近,各散東西難協調見面的朋友圈子。雖有學生會的努力,但倫敦不是個設計給大學生的城市:沒有大學校園風氣和社交網絡,沒有學生聚頭的地方區域,(相比起來)欠缺體藝等凝聚社群的活動,體育康樂設施遙遠,單是打場比賽也花上老半天。大學生活自然靠邊站了。若你看看大學排行榜,倫敦大學學術水平不等,但在「學生滿意度」(Student Satisfaction)是幾乎清一色的敬陪末席。 倫敦,好聽是繁忙說穿了是混亂的大都會,不是適合學術或是社交的環境。沒有大學的支援網絡,對初來乍到國際學生,特會覺得陌生寂寞。 第二點,倫敦的大學雖好,但依經驗,它們都是研究先行的機構。看看排行榜,倫敦的大學群(國王學院(KCL)是個好例子)普遍在科研比重較高的國際排名中佔前列,但在較注重大學經驗的國內排名卻落後。問過朋友,專攻研究的大學,對undergrad的興趣,以至所花的時間以及資源都排在碩士博士生之後,即使大學的名頭很好,若沒有課堂上的幫助也是徒然。 最後,倫敦深受國際學生的歡迎,所謂的「深受」指的可以是過半數。在英國的香港留學生數目之多,足夠建築自己的微社群;其中倫敦的香港的學生數目最多之餘,華人網絡還十分完備(例:黃子華棟篤笑是有倫敦站的),三年大學間一句英文也不說亦是大有可能。 倫敦是世上其中一個最好的城市,但它不一定是最適合大學生的地方。若你早已決定非倫敦不去,那寥寥數句不會改變你的主意;但若你其實沒多考慮,只因聽過而選擇倫敦的話,那以上幾點就值得想想了。

英國大學環境談 (3) – 學院大學(Collegiate University)

繼續談英國大學的環境設定。於校園和城鎮大學之間的,還有學院大學(Collegiate Universities)。這裡指的在散佈在大學城中,但因像中文大學一樣分為學院自成校園,因此城鎮校園兩者同存的院校。

英國大學環境談 (2) – 城鎮大學 (City University)

城鎮大學,自然是位處英國大小城市中,設施散在城中各處的高等院校。它們之中有兩大類:一是創於工業革命年代的Civic大學,全都是英國精英大學組織Russell Group的成員。因多數用上當代熱門的紅磚建築而又被通稱為Red-Brick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