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遊香港地
//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眾位好。在2019重新出發。
一下子的暫別了部落格六星期有多,說穿了自源於慣常的惰性,但官方的理由卻是被派駐海外,有點突然的來到了新加坡。既然不在英國又不在香港,又何來When HK Meets UK呢。
然而人到遠東來,總有點好處的,終於趁機到了香港一趟。
香港,有些東西還是熟悉的:機場指示牌上的字字鏗鏘;茶餐廳裡溫馨的早餐A涷奶茶;商場裡巴士中還是太冷的冷氣;英粵日㚒雜的「香港話」,還是比Singlish親切。
然而上次來,遙遠得像是咸豐年間的事。於是對香港熟悉之中還帶點陌生:堅尼地城裡找不到以往一伸手就有的五號巴士;在西洋菜街走在路中心,差點被不耐煩的客貨車砍下;電車換上電子牌,不能認顏色就知道目的地;利東街記憶猶深的地盤陣,果然變成有Vivienne Tam的名店街。
好,既然是遊客身份,就依著英國新加坡出版的旅遊書;拿著有鐘樓山頂的旅客版八達通,遊香港。於是一個下午在中上環遊蕩,坐「新」西港島線看西環,看回憶裡的補習社變成手工啤酒吧;去了些大家日常都不去的景點(看幾乎誤是京都的南蓮園池;看歷史博物館訴說的香港故事);還被朋友帶到譚仔吃碗米線,然後被別的朋友說笨,為何不去譚仔三哥云云。
嗯,在沿著荷李活道走過文武廟,到奧卑利街參觀了堪比東京倫敦之型格的PMQ及大館,再從扶手電梯的空檔中一窺蘇豪的車水馬龍(嗯,蘭芳園還健在呢)直下到大樓名店林立光得從不像黑夜的中環,開始有點明白,為何香港在國際間,還是有點名氣;身邊想來香港居住工作的外國朋友,為何源源不絕。
大概需要離開過,才能看得出香港之瘋狂,香港之超現實,香港之可愛:就像飛鵝山,明明是郊遊路線卻行車直達兼有沿途市景;就像將軍澳,明明是個普通住宅區,但密麻麻的摩天大廈卻像曼克頓般幾可籠罩天際;就像從電車上層看的港島街景;就像深水埗街坊式的茶記。肉麻點也要承認,我邊在石硤尾走,有點反射性的唱起一句「人生總有歡喜…
香港,等下再見吧。我買了一套攝影明信片,菠蘿油T恤;等機會再把駱駝牌水壺叮叮模型港隊波衫等,在倫敦建築我的小香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