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歌劇

倫敦自稱是頂級的文代都會,而對歐洲文化來說,歌劇便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因此倫敦的歌劇和歌劇院也在世界的一級水平。不過,真想不到這一切一切會和我這種和藝術扯不上關係的人有關。我居然去了看歌劇。

 和很多人一樣,對我來說,歌劇只不過是悶的代名詞。花三個小時坐在劇院,聽着演員們把對白一句一句的用聽不懂的語言(雖然我在讀西班牙語,但傳統歌劇一般用文藝復興的語言﹣意大利語)唱出來,確實是件苦差。因此,雖然學校有歌劇學會等的群體,我總是對去看沒有興趣。直至今年

某位朋友介紹我跟學校一起看歌劇,還對我說了一句我無可反駁的話:「你連一次歌劇也沒有看過,又怎能說它無聊透頂呢?」

看看劇目,是莫札特的《費加羅的婚禮》。那一刻我真的笑了。我對歌劇僅有的認識,剛好就是這一部。家裡曾有一套不知是什麼的動畫,在高小的時候看很多遍,具體的內容已記不起的歌劇動畫。它自然就是《費加羅的婚禮》了。另外,這次的演出以英文演唱,那就不用花費一晚在看一個不明白的故事了。再加上因有學生優惠票價只需約12英鎊(約150港元,比起前幾天去看英冠還要便宜,當然位置沒有像看足球一樣優越)。因此沒再多作考慮,我便出發是看第一套歌劇了。

歌劇的地點是倫敦大劇院,與著名的特拉法加廣場只有數步之遙,早在1904年建成。大舞台統治了整座劇院的空間,使得兩旁的包廂席看來十分細小。這麼金碧輝煌的設計是年前大翻新時的傑作。雖然名為翻新,但裡面一個個金黃的雕塑,和栩栩如生的壁童彷彿把時間倒帶回到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我們也變成官紳貴冑,拿着一杯香檳(實質是水),於人群之間把酒談笑等待表演開始。這樣的建築果然有它獨得的魔力。

在表演開始前查了查故事大綱。概括而論,伯爵看上了他的僕人的未婚妻,因此在他們倆的大喜之日千方百計阻止婚禮進行。得悉伯爵計謀的僕人只好智取搶回美人歸。劇情雖然多加轉折,但對自小受港劇薰陶的我來說不成問題。拿着學生票的我,自然不指望坐在「前排正中央」位置,結果也「順理成章」的坐在最頂層。為了看清楚舞台上的情況,和顯示歌詞的字幕版(還好有它,否頂連英文也不能完全聽慬),時常要向前傾,坐得不太舒服。

歌劇長達三個多小時,但我卻完全沒有時間過了的感覺。《費加羅的婚禮》是部搞怪的喜劇,無甚冷場之餘,有一兩個場面,即使預先已知道會出現,還是笑了出來。至於演員們唱成怎樣,就恕我不慬評論了。不過,從表演結束後熱烈的掌聲聽來,我剛剛看了一個好笑又唱得很多的歌劇。我不知道我會不會再去,但最少我不會再說歌劇就是個終極悶蛋的活動。

費加羅的婚禮故事大綱(維基中文)
英國國家歌劇團網址(英文)
劇院地圖: